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资料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相当于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多属非季风区,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为界。地理区域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秦岭—淮河(800毫米)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季风区与非分季风区分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4、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的大小小于800毫米大于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地的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地形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的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花生、甜菜、苹果、柿、枣油菜、甘蔗、柑橘、茶叶、柚居民的主食以面为主食以大米为主食水系情况黄河水系长江水系河流的封冻有结冰期无结冰期河流水量的大小水量小水量大水文特征汛期短、流量小、沙多,水位变化大、结冰汛期长、流量大、沙少,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第六章北方地区一、区域特征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脉。3、气候: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4、东北平原适宜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适宜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谷子(小米)。5、华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有不少盐碱地、沙地,缺水较为严重,现在通过增施有机肥、开渠排盐、改变灌溉方式等,使昔日的盐碱滩变成粮棉产区。6、北方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这里有我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并拥有京津唐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二、东北三省7、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黑吉辽)8、东北的冬季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9、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高。10、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11、东北三省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广大,人口少,适合大型农场规模化经营,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②作物生长时间长,养分积累多,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12、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目前林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种植人参)。13、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的“重工业摇篮”。但是现在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13、以辽宁阜新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方向: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调整产业结构、扶持新兴产业。三、黄土高原1、形成:“风成说”。2、黄土高原面临问题:水土流失严重。3、水土流失严重原因: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②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4、水土流失的影响:①带走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使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产量降低②大量泥沙流入黄河,是黄河含沙量剧增,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5、治理水土流失措施:退耕还林(草)、植树种草、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