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作文指导系列贺鹏程语文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三次作文指导【中考真题】作文(50分)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文题解读】这是一道全命题式的作文题,文题简洁,文体要求十分明确。文题“读你”,“读”是品读、审视,即通过观察、学习或体验而了解、理会、感悟。显然,“你”作为“读”的对象,具有多义性,是泛指,我们应把思维尽量放开,在学习和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你”中去寻找合适的对象。“你”既可以是带给自己某种情感触动的具象的人,如骨肉至亲、朋友同学、邻居路人,甚至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历史名人、当代公众人物如领导人、作家、明星,也可以写文学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写某类人,如老师、医生、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或者进城务工人员等)。“你”也可以是具象或抽象的物,可以小到一滴水,大到宇宙,或者花、鸟、虫、鱼、叶、树、云、蓝天、山河等;当然还可以写学校、家乡、祖国、民族、时代、某段历史等。“读”作为了解“你”的途径,具有过程性,这个过程应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次思维碰撞,是一段情感体验。因此,在叙事中应着重体现“我”是怎样来“读你”的,又是如何把“你”“读”懂的。这个过程可以表现自己对个人或社会的认识了解,也可以表现自己对自然的诗意解读,还可以表现自己跟自己的一番心灵对话。【满分佳作一】读你你像一本书,儿时,我趴在书页上无聊地翻动着;大一些时,我捧着书粗略地浏览;长大了,我捧着它,细细品读,但你却是那样神秘,难懂。小时候,身边就多出了一道伟岸而又陌生的身影,随着岁月的冲洗,你的轮廓渐渐分明,你喜欢背着我上街,看花看草。每当有人谈起我,你总会发出阵阵过瘾的笑声,我知道,你很开心,但我不解的是,你为什么每夜都让母亲替你按摩脖子,还发出那与笑声截然不同的闷哼声。读你,不懂。当我走进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的朋友,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你才离我越来越远。那天,朋友约我出去,我固执地期待着出门后的自由,却忽略了你的阻挠。我没有发现,天上的乌云开始蔓延,一如你额间的皱纹,一向爽朗开心的你,在我的一阵怒吼后沉默了。我不太理解那时你的表情,像暴晒后的土地,干裂,颓然。读你,不懂。中考前夕,教室黑板上已经开始了倒计时,计时牌上的数字与每天的作业量成反比。夜晚,伴随着冷清月光的,还有我窗前昏暗的灯光,你总站在门口,一双明亮的眼睛盯着灯下睡眼惺忪的我。你劝我早点睡,我懒得转过头,无视你的存在。月亮被云遮住了,你仍在催促,是我的固执还是你的急躁?你的怒火爆发了,我不记得你是如何宣泄你的情感的,只记得最后那一句你用怒气包裹的话:“好,我不管了,你想怎样就怎样!”很晚我却清晰地听到了隔壁的叹息声„„读你,不懂。看你花白的双鬓,浑浊的双眼,干皱的皮肤,父亲,我似乎懂了。我懂了你欢乐之后的责任,你沉默之中的关切,你愤怒过后的省视。再读你,我读出了父爱的辛酸、厚重和无言。一路上,你的白发、愁容和背影早已刻入我的心中,编纂成一本最珍贵的书,它的名字叫“父亲”。再小心翼翼地捧起你,轻轻翻开书页,走向前方,然后,细细读你。我知道未来有一天,我会真正地懂你,感谢有你,父亲,我会认真“读你”。【评点】欲扬先抑、对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作者先铺陈“读你,不懂”的三个画面,接着笔锋一转,写“我懂了”,“不懂”是为后面的“懂了”蓄势,这就使得文章情节的发展呈起伏变化的态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父亲”这个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1八年级作文指导系列贺鹏程语文教学【满分佳作二】读你我愿在夏风中,读你树叶一碧,然后微笑,然后等待。——题记已记不真切我何时第一次见你。当你怀着抱孙子的心却迎来了一个呱呱坠地的女婴,你一定是很难过的吧?然而人总是要面对现实,你只能坦然接受。当我记事了,见到你只觉十分陌生:脸上的笑容显现出干皱的皮肤,眼睛如掉入沙子中的珍珠,污浊没有光彩,灰不灰白不白的头发在萧瑟的冬风中被一根一根地吹起,如同争先报战功的士兵我的奶奶竟然是这样的一个老太婆,我失望,却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