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的文明复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我国改革开放35年,实践检验出一条真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我们国家面临什么样的历史性课题?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但到了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更需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不断变化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来审视大势,驾驭全局,抓住关键,用好机遇,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举步稳健,避免功亏一篑。我们面临一个关系到继续改革开放、关系到民族复兴成败的重大历史课题促进新的文明复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中国发展与大国关系2001年中国的GDP总量是美国的约1/8。十年之后的2011年就已达其近1/2。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先后在国际贸易年总量、制造业产值年总量以及吸引国际直接投资(FDI)年总量等各项关键经济指标上超越美国。2012年中国GDP达519322亿元,增长7.8%,继续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权威国际机构纷纷预测,到21世纪头20年结束时,中国的GDP总量可能超越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甚至预测,2016年中国就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一些史学家使用所谓的“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概念,认为霸权转移过程必然导致战争。进入21世纪,中美关系实力对比的变化,再次提出了国际关系史上反复出现的大国之间从战略竞争走向战略对抗的规律性命题。中美会不会不可避免地重蹈老路?中美斗了半个多世纪。现在的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其实后面都有美国的阴影。美国仍有人热心“遏制中国”,处心积虑西化、分化中国。中国却要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不是一厢情愿,甚至与虎谋皮?我们面对的事实是,当全球冷战随着苏联解体而终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在震荡中不仅巍然屹立,而且在不断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遏制中国”之声随之雀起。“冷战结束了,……但是共产主义还没有结束,那就是在中国。因此我们在亚洲要支持日本、印度,不要让中国取得亚洲的领导权。”(撒切尔夫人)“过去五十年美国与苏联争霸,今后五十年美中争霸。”(美国众议院外事委员会原主席卢格)“当中国辗过我们时,我们不能仅仅坐视……人们说,你不能挑起贸易战。伙计们,贸易战正在进行!”(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在美国,有一个环环相扣的怪圈——右翼反华、媒体煽风、民意激动、国会施压、政府出牌,反华浪潮时起时伏。中美关系,非敌非友,似敌似友。时好时坏坏了又好,好了又坏。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不好不坏,究竟要到哪里?问题还不只是美国。“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效应倍增,引起国际社会震动。一些国家应对我快速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中外关系进入矛盾摩擦多发期,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我战略警觉和防范牵制加大,一些邻国对我戒备心理上升,在涉台、涉疆、涉藏、人权、网络、地区安全、意识形态等领域,在南海、东海等主权争端上,在汇率、贸易、资源、气候等发展问题上,我国遇到的挑战增多、压力增大。可见,摆脱冷战战略,没有那么容易;摈弃冷战思维,不是那么简单。中国由弱变强,没有那么容易;美国由强变弱,不是那么简单。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自然引起世人瞩目。二、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依托世情的深刻变化2012年2月,习近平作为国家副主席访美时,第一次从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中美两国应该构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的大国关系。这个战略性提议,很快引起中美两国战略家们乃至两国高层的重视和积极互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以《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为题发表演讲。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应该发展和建立起不同以往的新型的大国关系。十八大之后,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再次强调: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局面。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俄罗斯及非洲三国,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