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1-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科学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是否无限可分◆◆◆◆◆◆§1-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德谟克利特公元前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在你眼中…?在化学家眼中…?OHH+-◆◆◆◆◆◆§1-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滴水【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水由水分子构成食盐由Na+、Cl-离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CuNaCl◆◆◆◆◆◆§1-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化学家已经发现和创造35000多万种化学物质,其中两千多万种化学物质大多数由原子构成,而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探索已经历了2500多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才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物体表面的原子.◆◆◆◆◆◆§1-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把Si表面原子拔出,写出最小的汉字原子结构理论模型发展史:1805年道尔顿的原子模型——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1904年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1911年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1-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宇宙大爆炸一、原子的诞生宇宙大爆炸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H、少量的He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宇宙大爆炸阅读课本后回答:氢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1/8),另外还有90多种元素,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思考?有谁知道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回答: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3)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5)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一.原子原子2、结构: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以再分。(1)的空间内做这高速运动—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核外电子积的十万分之一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中子质子原子核原子二能层与能级能层是将核外电子按电子能量差异分成的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LMNOPQ、、、容纳最多电子数28183250、、、、、、、、、每一能层容纳最多电子数能级与最多容纳电子数在同一能层中,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可以把它们分为不同能级一二三四五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n存在什么关系?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存在什么关系?3、s、p、d、f能级所容纳的电子数怎样?4、每一个能层所包含能级从哪个能级开始的?依次是什么能级?5、“4f8”的含义是什么?学与问:(1)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即:电子层序号1234567代表符号KLMNOPQ最多电子数281832507298(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电子层。而失电子总是先失最外层电子。注意: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课堂练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16S、18Ar、19K、26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答案:+1628616S+1828818Ar+19128819K+262281426Fe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随着原子核数的增加,绝大多数元素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将遵循右图的排布顺序,称为构造原理。电子填充的先后顺序(构造原理):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比较同能层,不同能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