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1.具有准确的时序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之一。下面是七年级一班某同学制作的时间轴,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北魏兴衰史B.隋朝兴衰史C.唐朝盛世局面D.南宋发展史2.盛世是历代中国人的梦想。下列皇帝中创造了“开元盛世”的是:A,杨坚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3.某同学爱看历史剧《隋唐英雄传》《秦始皇》《倚天屠龙记》等,找出了几个古代著名人物的画像,请你把这些画像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①李世民②秦始皇③朱元璋④赵匡胤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4.“自古田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诗中提到的这位“女杰”,在历经千年之后,仍褒贬不一。在她“掌朝纲”期间,没有做过的事情是A.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B.增设殿试和武举C.主持编写农书,颁行全国D.重用姚崇、宋璟等人5.唐朝时生活在云南的六诏是我国白族和彝族的祖先。8世纪,统一六诏并被唐朝皇帝封为“云南王”的是A.皮罗阁B.骨力裴罗C.耶律德光D.成吉思汗6.“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此诗与下列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的是A.鉴真B.玄奘C.郑和D.马可?波罗7.林升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中国历史上,把杭州作都城的朝代是A.隋唐B.北宋C.南宋D.元朝8.“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上,不同政权间的分分合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下列皇帝中,为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是:A.杨坚B.武则天C.唐玄宗D.明成祖9.图1-4为两宋时期的政权对峙示意图。其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的一幅是A.图1B.图2C.图3D.图410.南宋诗人陆游曾说过:“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一现象反应的实质问题是A.南方粮食产量高B.两宋时期商业发展较好C.东南收的赋税比其他地方多D.南方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11.近年来,穿越剧层出不穷,给人以古代生活的无限遐想。假如,你也穿越回到了中国的南宋时期,你会体验到的生活是:①与友人相聚瓦舍娱乐②带上会子去市场采买③在茶馆喝茶谈生意④去花团买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2.中国有着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不包括A.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B.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C.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D.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13.《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是今天的A.宁夏B.西藏C.甘肃D.云南14.乾隆时,有人写了一首咏花诗,其中说“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结果被杀,其门人、印刻者、卖书者、买书者都被判刑。这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15.毛泽东主席在他的《沁园春雪》中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里,没有提到的皇帝是A.李世民B.赵匡胤C.铁木真D.忽必烈16.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图1(汉)坐而论道图2(宋)站议时政图3(清)跪受笔录A.封建制度完善B.生活习惯变化C.社会文明进步D.君主权力强化17.南宋时期,除用麻布作衣料外,还用A.纱布B.棉布C.丝绸D.丝织品18.凡在抵御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为民族英雄。下列可以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的是①岳飞②文天祥③戚继光④郑成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都比不上元朝)。”元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在地方实行了A.分封制度B.内阁制度C.行省制度D.郡县制度20.面对某个国家的侵略行径,康熙帝态度十分坚决。“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甚近发祥之地,不速加剪除,恐边徼(边境)之民不获宁息。”下列哪一事件“剪除”了这一外国势力A.抗击倭寇B.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黄海海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