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选用止咳药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剧烈咳嗽常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因此,选好止咳药对于治疗咳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西药止咳药有以下几种:1.可待因该药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口服后大约1小时就可发挥最大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2.咳必清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频繁咳嗽和百日咳,有局部麻醉的作用。该药无成瘾性,使用较安全。不适用于多痰患者,否则易引起积痰过多,加重病情3.咳平可抑制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较可待因弱,无耐受性及成瘾性。适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和结核病所引起的咳嗽。4.必嗽平黏痰溶解剂,可使痰液变稀,更容易咯出。适用于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导致的气急等症。常用的中成药止咳药有以下几种:1.清热化痰止咳类如川贝止咳糖浆,主治伤风咳嗽引起的痰多、干咳、稠黄痰。用法与用量:口服1次15毫升,每日服4次。2.养阴清肺止咳类如养阴清肺糖浆,主治咽喉干咳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阴虚肺热证。常用量口服1次20毫升,1日2次,小儿酌减。3.温肺止咳平喘类如消咳喘糖浆,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喘息和感冒咳嗽、痰白质稀等症。一般用量每日3次,每次7毫升~10毫升,温开水送服。4.润肺止咳类药如养阴清肺膏,用于治疗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口服,每次10毫升~20毫升,成人每日2~3次。2009年12月如何护理发烧的宝宝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因体温中枢发育尚不完善,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正常小儿的体温在36℃~37℃之间,早晨2~6点稍低,下午5~7点稍高。当体温在低于38℃为低热,38℃~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连续发热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发热的一般家庭护理包括:(一)环境:清洁、安静,温度在18℃~20℃,每天至少通风一次,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休息。(二)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烧患者每1~2小时测一次。(三)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是否有皮疹,腹泻患者可留大便标本做化验。(四)用退热药的观察:用药后40分钟测体温,以观察用药效果。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五)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六)衣服:发热的患儿穿衣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裹的不可过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七)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到舒适。(八)物理降温:是一种可以反复多次使用的、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患儿的早期家庭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头部冷敷:将冷毛巾敷于头部,待毛巾变暖后更换。枕冰袋方法:将冰袋置于额头上或枕于脑后。如没有冰袋可将冰块放入暖水袋或塑料袋中,如果情况紧急或没条件也可用冰棍代替。注意:冰袋与皮肤之间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胸部及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心率减慢或腹泻。2.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的风,室温在24℃~26℃之间。水温应比体温低1℃,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注意:水温不可过冷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病情重或精神、面色、呼吸情况不佳时禁用温水浴,浴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3.毛巾湿敷:30℃左右温水沾湿大毛巾裹住患儿身体,只露出面部及足,持续10分钟左右。4.酒精浴:30%左右酒精,用方纱沾湿后,按全身方向如下:上肢:腋下一侧→上臂外侧→手臂:侧胸→腋下→上臂内侧→手心:下肢:一侧髋部→大腿外侧→脚背:腹股沟→大腿内侧→腘窝→脚跟;注意:(1)胸腹部不擦以免引起心率减慢或腹泻;新生儿酒精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将皮肤擦至发红为宜;无酒精可用白酒加温水代替。(3)酒精擦浴时动作要轻柔,不要将皮肤擦破。(九)药物降温: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