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方案设计(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documentisforreferenceonly-rar21year.March旬阳县双河镇望月大桥建设工程案设计陕西能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零一四年二月、项目概况拟建项目位于旬阳县双河镇境内,南北向跨越双河,起点位于河流南岸接蜀(河)小(河)公路K17+650处(蜀小路里程),桥梁终点端位于河流北岸,通往望月村、平河村。望月村、平河村共有村民3500余人,由于没有桥梁跨河连接蜀小路,目前仅能通过设置简易便涵、便道跨河,因陕南地区雨季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河水暴涨便桥很容易被冲毁,严重影响村民正常生活,制约了经济发展。村民翘首以盼能有一座跨双河的桥梁,直达蜀(河)小(河)公路。二、建设条件(一)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水上游。该区域汉江以北,属于秦岭山脉南岭,汉江以南,属于巴山山地。全境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南北向地形剖面呈“V”形,海拔高度(二)地质概况1.地质构造该区域地质构造属秦岭印支褶皱带,构造线大部分呈NWW方向,以紧密线状褶曲和大规模压扭性断裂为主。较大的褶曲构造有旬阳双河复背斜,除此之外,还发育小规模的背、向斜。较大规模的断层有数十条,节理、裂隙发育,总体上大致可分为3组:①层面裂隙,发育,产状NW280°〜320°,倾向SW〜NEZ20〜65°:②张裂隙,发育,产状NE40〜80°Z40。〜80°,基本顺岸坡向发育,成为岸坡岩块体稳定控制性结构面;③剪裂隙,较发育,产状SN〜NE35°Z55。〜72°,倾向变化较大。该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切度。2.地层岩性该区域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1)志留系(s):区内广泛出露志留系下统(S1)地层,大面积分布于汉江两岸。岩性主要为白云母石英片岩、绢云母千枚岩、炭泥质板岩等,局部其间穿插宽20〜50cm的石英岩脉。(2)泥盆系(D):区内出露泥盆系中统韩城沟组(D2h)地层,主要分布于火烧沟一带汉江两岸,分布范围受断层控制。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局部夹少量泥质碳酸盐岩,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大。(3)第四系:①上更新统(Q3)地层分布于汉江两岸III级以上阶地,为河流堆积的砂卵砾石、粘性土或含碎石粘土层。砂卵砾石颗粒成份为花岗岩、砂岩、片岩、泥质岩、石英岩等,厚度不均,上覆粘性土或含碎石粘土层。②全新统(Q4)a.洪积:多分布于各冲沟沟底及沟口处,组成物以块碎石土为主,局部夹大块石,厚度多在3〜12m之间,结构松散。b.冲积:分布于河床、河漫滩及河流I〜II级阶地上,河床和河漫滩组成物质主要为砂粒、砾石、卵石,零星分布漂石,厚度多在5〜23m之间。阶地砂卵砾石零星出露,大部分被粘性土所覆盖。c.崩积:主要分布于高陡岸坡的坡脚处,以块石、碎石为主,其间多具架空现象,厚度5〜25m不等。d.坡积物:块碎石土,主要堆积于山麓缓坡及低洼地带,一般厚度3〜15m,结构松散。e.滑坡堆积物:多沿山麓边坡堆积,组成物为碎裂岩块、巨块石、块石、碎石土等,局部巨块石、块石集积,结构疏松,一般厚度8〜25m,局部达30〜45m。总体而言,桥位处岩性相变稳定,岩土体工程性质良好。(三)气候及水文条件项目区地跨北亚热带边缘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局部气候受秦岭和巴山制约,具有温暖湿润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量mm,多集中在5〜9月份,最多年降水量mm(1979年)。桥址区地表水丰富,主要为双河河水,其主要为大气降水汇集与河道。旬阳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境内河沟密布,水量丰盈。桥梁跨越双河,流域长度60千米,桥梁上游流域长度42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调查历史最大洪水位米。三、项目建设方案(一)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四级;2.桥梁宽度:净6+(防撞护栏)=7m;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一II级;4.桥面横坡:2%双向横坡;5.设计洪水频率:1/50;6.行车速度:20Km/h;7.设计地震参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二)桥型结构拟建望月大桥全长,上部采用5X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为柱式墩、桩基础;0号桥台采用桩基接盖梁、钻孔灌注桩基础,5号桥台采用肋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⑴结构特点20m跨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高,板宽。⑵结构计算①、设计计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