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1B)课题导电性和影响电阻的内部因素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目的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能定性地得出导体电阻与长度、粗细和材料间的关系教学内容【课前检测】1.导体对于电流的_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常用符号表示。电阻的单位是,用符号__表示。2.32兆欧=千欧=欧;72千欧=欧=兆欧。3.①炭捧、②塑料、③空气、④纯净的水、⑤人体、⑥油、⑦硫酸溶液、⑧大地⑨金属中,属于导体的是________。4.影响铜导体的电阻大小的因素有、、。5.粗细相同的铜丝甲、乙,甲的长度是乙的一半,则甲、乙电阻R甲、R乙的大小关系为()A.R甲=2R乙D.2R甲=R乙C.R甲=R乙D.无法比较【知识梳理】物质的导电能力一、物质的导电能力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瓷、玻璃、塑料、干木头、纯水、油和干燥的空气等。【实验】(1)纯水接入电路,观察到电灯不发光,说明纯水是绝缘体。当溶入食盐或其他物质时,观察到电灯发光,可见普通的水是导电的。(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但当玻璃接入电路并烧红时,观察到电灯发光,可见烧红的玻璃变成了导体。【结论】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导体与绝缘体会相互转化。3、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等。半导体是电子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平时讲的“硅谷”,指的就是电子产品基地。注意:在理解导体和绝缘体时,应该认识到区别仅仅是“容易”和“不容易”,而决不能理解为“能”和“不能”,因为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二、导体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如:“金属容易导电的原因,就是因为金属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的缘故”。三、电阻(R)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因此,一个导体电阻值的大小,即表示了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2、电阻的电路符号:3、电阻的单位:①国际主单位——欧姆,简称“欧”,可用字母Ω表示。1②其他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③换算关系:1兆欧=1000千欧1千欧=1000欧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一、科学猜想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材料、粗细、长度、温度等。二、实验探究可使用“控制变量法”——当有几个因素同时影响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时,常采用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再研究某个因素对这个物理量的影响程度,最后把各个关系综合起来得出总的结论。三、实验方案1、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1)控制的不变量有:材料、粗细、温度。(2)实验电路图:(见课本)导体灯的亮度电流表示数电阻大小甲(1米)暗小大乙(0.5米)亮大小(3)实验结果:材料、粗细相同的导体,长度越大,电阻越大。2、探究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基本方法与研究第一个量相同,)3、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基本方法与研究第一个量相同,)综上三个探究实验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粗细、材料有关,相同的材料时,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如果用L表示导体的长度,S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ρ表示导体的电阻率,则导体的电阻大小可以表示为公式:R=ρ4、根据实验研究还表明:同样条件下,金属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金属导体的电阻会增大;温度降低,金属导体的电阻会减小。某些材料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提高点金属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原因在自由电子性导电的金属导体中,其所具有的自由电子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不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材料中的原子、分子活动力增强,自由电子移动时与分子的碰撞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所受的阻力很大,所以,金属导体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加。四、各种材料的电阻(见课本P)1、从课本P表可看出,在同样条件下,银、铜、铝的电阻很小,电木、橡胶的电阻很大,故一般用铜、铝等材料做导线,用电木、橡胶等来做绝缘体。2、人体电阻一般是1000-2000欧。不同的人电阻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