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上海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案改革参考方案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是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改革目标主动应对新时代和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进一步推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案改革,显著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强化大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大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二、改革框架各高校应根据改革框架和教案模块,结合办学定位、学生基础、教案资源及各学科专业需求等,以“提升信息素养、强化计算思维、深化融合应用”为主线,构建“多层次、多模块、自构建”课程教案体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图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案改革框架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案模块教案层次教案模块能力要求通识层次(必修)先修层次(选修)进阶层次(限选)2/3先修层次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模块;办公软件模块(含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处理等);信息搜索模块等。基础知识操作技能通识层次人机交互模块(含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等);万物互联模块(含局域网、互联网、物联网基础与应用等);数据模块(含数据库、数据分析等);数字媒体模块;信息安全模块;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模块(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程序设计模块(含计算机程序原理、计算思维及算法应用等)等。信息素养计算思维进阶层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设计模块(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多媒体、数据库、网络安全、新一代通信、虚拟现实等应用设计和开发等);与专业融合应用开发模块等。专业融合应用创新三、教案要求“先修层次”可设置过渡课程,建议学分,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基本的信息意识和处理能力。可由学生自学,也可由学校开设以实践为主的选修课程。学生应通过相关形式测试,为大学计算机课程学习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