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上海高考18虚词VIP免费

上海高考18虚词_第1页
1/14
上海高考18虚词_第2页
2/14
上海高考18虚词_第3页
3/14
上海高考虚词归纳1、“之”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需翻译。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三)用做动词,表示“去”“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2、“乎”的用法(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那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本句倒装,“应该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以记之。”(《戴公重修水利记》)(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1、在;2、比。)④“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乎:对)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原君》)(乎:对于)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⑧“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乎:比)(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3、“者”的用法(一)表示“⋯⋯的”,它可以把方位词、形容词、动词以及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名物化,相当于“⋯⋯的(人、事、物)”“⋯⋯的样子”(“⋯⋯似的”)等等。这种情况下的“者”,一般称之为代词,也有人称之为助词。1、“⋯⋯的(人、事、物)”“古之学者.必有师。”(《劝学》)“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2、“⋯⋯的样子”(“⋯⋯似的”)“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3、“⋯⋯的”,后置定语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4、“⋯⋯的”,语气助词“的”,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这样的“者”,也会有指代的含义,但主要是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上海高考18虚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