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江苏省如皋中学2005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基本理论1(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一、考纲揭密1、物质结构(1)了解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的涵义(2)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3)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5)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2、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碱金属)和ⅦA族(卤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回归课本1、原子是由构成的.2/102、核电荷数=核内=核外=原子3、质量数=+4、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由到,由离核近到离核远依次填充,每层最多容纳电子个.5、元素周期律是指:6、而门捷列夫当年提出的元素周期律是:7、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8、要合成新农药要到周期表的区域研究该区域的元素化合物;9、要寻找新型半导体材料要到周期表的附近去找;10、要合成新型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要到周期表的找.11、周期数=12、族的序数=原子的=元素的=8-13、化学键是指14、离子键是指15、共价键是指16、写出下列物质电子式:氯化镁:氧化钠:过氧化钠:氯化铵:氢气:氯气:氮气:水:二氧化碳:碳化钙:氢氧化钠:氨气:四氯化碳:氢化钾:甲醛:17、电子式表示氯化钠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氮化镁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氨气的形成过程:复习提示:中学阶段接触到的几种原子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同位素)原子的原子量:即原子的相对质量,以碳同位素C—12的一个原子质3/10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和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2、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即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的原子量: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此数值即我们在元素周期表内看到的数值.4、元素的近似原子量: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按不同同位素原子所占百分比.求算出的平均值.5、关系:①原子的原子量的质量数都是对单个原子或某种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而言的;而元素的原子量、元素的近似原子量则是该元素各同位素所求的平均值.6、②原子的原子量与元素的原子量是精确的数值;而质量数与元素的近似原子量则是近似值.7、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略)8、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与元素周期律9、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略)10、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的性质是指: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周期表的几大规律(一般):1“m/n定性”规律:(n为电子层数m为最外层电子数)2、“对角线”规律沿表(\)方向画对角线,对角线中相连的两种元素的性质相近.3、“奇偶数”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主族元素,元素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元素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零族元素除外)一看核电荷数:在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二看电子数: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三、近五年经典考题示例典型例题例1、等电子原理: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1)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和;和.(2)此后,等电子原理又有所发展.例如,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1时,为金属元素,m/n值越小,金属性越强=1时,该元素显两性>1时,为非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