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一套(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38.00)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分数:3.20)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V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解析:B项中加点字读音都为li;A项中盥(gudn)洗,其余为huam;C项中“雄关险隘”中的“隘”读音为“al”,其余为“yl”;D项中谄(chan)媚,其余都为“(xidn)。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可能感到生僻的豢养、盥洗、霰弹也都在课本中出现过。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分数:3.20)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V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解析:B项应为伶牙“俐”齿;c项应为冒天下之大不“韪”;D项应为通“牒”。本题中容易错误的有如下几项:A项中的“恰如其分”中的“分”是“职责和权利的限度”之意,与其意相同的例词有“本分”和“过分”。“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为“靠近“之意。C项中的“共商国是”中的“国是”是书面语,意思为“国家大计”。这三个词用字都正确,学生容易看错。3.下列词组中的字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分数:3.20)A.备(准备)尝艰辛名副(符合)其实暴虎冯河(过河不借助工具)B.噤(不作声)若寒蝉明火执仗(拐杖)大快朵颐(面颊)C.不瘟(沉闷)不火纵横捭阖(开合)信而有征(验证)VD.宵衣旰(天亮)食否(歹运)极泰来鳞次栉比(整齐的排列)解析:A项:备(完备)尝艰辛;B项:明火执仗(兵器);D项:宵衣旰(天已晚)食。4.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分数:3.20)A.借代、借喻、拟物VB.借代、借喻、拟人C.借喻、借代、拟物D.借喻、借代、拟人解析:①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杜康,传说为最早造酒的人,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据《史记?夏本纪》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杜康又名少康,今洛阳汝阳杜康村人。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后来杜康作为美酒代称,属于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名称的修辞方法。②借喻,比喻之一,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例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毛泽东1957年在莫斯科对我国留苏学生的讲话用“东风”和“西风”来比喻“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斗争。③拟物(比拟的一种),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鲁迅的《故乡》中有一句“飞出了8岁的侄儿”,就属于是把人当作物来写。“飞”是某些动物所具有的能力,人是不会飞的,作者把侄儿当作会“飞”的动物来描写,是极言其心情急切和动作轻快。5.在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分数:3.20)A.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B.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C.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V解析:A项成分残缺,“得到”的主语是什么?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B项指代不明,“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C项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句中的“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分数:3.20)A.中国明清科举考试的最低级等级是乡试,考中的功名是秀才B.社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来泛指国家。社,古代指土地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