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下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课题时间的脚印单元第二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积累“孔隙、沟壑、山麓、龟裂、楔形”等词语的音、形、义。2、掌握本文运用拟人、打比方等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3、掌握说明顺序。难点理清课文的说明思路,把握课文的说明顺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记录时间呢?(图片展示)沙漏、滴漏、年轮、化石、时钟、电子表、日历等)那么,在久远的年代,这些事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乂靠什么东西来查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文,看看时间是怎样在大自然里留下自己的脚印的。听。用时间和石头这两上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读感知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并思考问题。1、本文的标题是“时间的脚印”,通过阅读,你认为作者是在写时间吗?明确: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岩石被破坏、新的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岩石中所蕴含的地壳活动过程。“时间”只是造成上面三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2、破坏岩石的因素有哪些?明确:阳光、严寒、风、雨、空气和水中的酸听,并交流看法。感知课文中浅显的内容。类、冰河、生物、人类。3、从“死”的石头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地壳活动?明确:可以根据石头的颜色判断当时的气候;可以根据石头中的化石判断古生物状况;还可以根据这些化石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交流点拨】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5、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交流点拨】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工具;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岩石记录的内容;研究岩石记录的大自然的文字的意义。6、本文釆用了哪种说明顺序?【交流点拨】逻辑顺序。7、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第一部分(第1・4段)概括介绍岩石可以记录时间。第二部分(第5-29段)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又可分三层。第一层(第5・6段)总说岩石由被破坏到重新生成的过程。第二层(第7—15段)分说岩石遭破坏被分解为泥沙的过程(即“石烂”的过程)。第三层(第16-29段)分说泥沙形成岩石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第三部分(第30・31段)照应开头,说明辨别岩石中留下的“时间的脚印”之难,意义之重大。学生分析课文层次。培养学生分析课文层次的能力。作者介绍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ol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曾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岀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选择性笔记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字词积累1、生字积累腐妙(shl)浑辿(zhud)山輕(Ki)海曲石烂(kd)粗槿(cdo)他裂(jdn)刨刮(bao)楔形文字(xie)(ddn)掉••••踪(zong)迹烘烤(hongkao)沙砾(li)•••••••沟壑(h6)帷幕(weimu)孔隙(xi)•••••••消逝(shi)倾斜(qlng)琥珀(p&)包裹(guO)覆盖(珀)犀牛(xi)2、辨析多音字:dan(鸡毛揮子)shan古国名壳:ke(蛋壳)qiao(地壳)藏:cang(隐藏)zang(宝藏)龟:gui(乌龟)jun(龟裂)qiii(龟兹,古国名)3、生词积累龟裂:裂开许多缝子。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笔记。积累字词ill懑:山脚下。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粉碎。形容经历久远的时间。多指意志坚定,永不改变。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课文精读1、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么意思?明确:“时间的脚印”是指从岩石上,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在这块岩石上留下的印迹,即岩石产生时间的长短、在这块岩石产生到现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过的事情。2、文章开头《时间伯伯》这首小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时间伯伯》这首小诗紧扣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