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声乐作品中的“留白”内容摘要:“留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留白”艺术的理论基础虽可追溯至老子“大音希声”的音乐思想,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的实践,却最早见于中国画,并很快被其他艺术门类所借鉴。文章指出,我们应纠正对“留白”艺术形式的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即常常有人把“留白”简单地看作是绘画作品中的空白,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号,雕塑作品中的残缺以及音乐作品中的休止符等,这是对“留白”艺术形式的一种肤浅认识。“留白”艺术的美学基础源于中国古代的“虚实相生”说,即完美的艺术意境不仅仅是实有,而是虚与实的统一。中国声乐作品中也不乏“留白”的表现,如,休止:简单明了的“留白”;引子:给歌唱者与欣赏者酝酿情绪的“留白”;歌词:意蕴的“留白”;二度创作:作曲家的“留白”,等等。关键词:虚实相生“留白”艺术中国传统美学声乐作品“留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是艺术家和艺术欣赏者在进行艺术创造及艺术欣赏时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新,能更好地展示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不能言传”的魅力,亦即我们常常所说的“大音希声”的意境。“留白”艺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得到了极致的反映。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中有情感上的“留白”、叙述上的“留白”、形象上的“留白”及哲理上的“留白”等多种表现形式。音乐是以“音响”的形式构成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的,由于古谱不易保存等原因,导致“留白”艺术虽源于音乐,但不及绘画与文学艺术表现得丰富多彩。但我们仍可以从古籍文献中,发现大量的有关音乐“留白”的记载。“留白”艺术的美学基础源于中国古代的“虚实相生”说,即完美的艺术意境不仅仅是实有,而是虚与实的统一。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具特色、最有民族个性的艺术精神显现。声乐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体,歌词能使音乐表达情绪的手段更加丰富,大大拓展音乐表现各种意境的功能。在声乐作品中,“留白”表现在哪些地方呢?一、休止:简单明了的“留白”音乐中的休止,顾名思义就是音乐进行时的停顿,它既可以出现在乐曲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曲中及结尾,甚至出现在乐曲中的任何时间段。休止是音乐中“留白”艺术手法最简明、最直白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事物都含有本身的对立面或内在的矛盾,艺术作品的内在的矛盾构成了事物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在动态艺术中,一切作品的运动过程中都包含着停顿或静默,这种静态往往升格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表现,与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呈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共同成为动态艺术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运动中的停顿或静默在音乐中称作为休止,它是以代表不同时值的休止符号来表示的。休止符随着它在乐曲中位置的不同、时值的长短以及节奏的变化等,而有着不同的艺术表达功能及意义。如,歌曲《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艾青词,杜鸣心曲),歌曲开头是长达三拍半的休止,这三拍半的休止不仅仅是歌唱者蕴酿如何表现贫苦却非常善良的黑人姑娘纯朴、真诚而乐观的内心感情的“留白”,同时也是给听众如何更好地欣赏这首富有诗意的声乐作品一段情感准备的“留白”。二、引子:给歌唱者与欣赏者酝酿情绪的“留白”《乐记》中曰:“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声乐艺术是具有强烈音乐性的歌唱艺术,它需要在时间中显现、展示、发展和完成形象塑造,在时间推移中诉诸人们的听觉,从而使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想象和强烈的情感反应。作为声乐作品的演唱者,要对歌词的语言、歌词塑造的形象、歌词的叙事手段以及歌曲情节的发展等进行分析,以便理解掌握作品的主题,更好地用歌声去展示声乐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当然,如果一首声乐作品有一个漂亮的引子,很快地将歌唱者带入作品所需要表现的氛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声乐作品《渔舟唱晚》(刘粼填词,王志信编曲,陈俊华演唱),开头是一段由钢琴演奏的清亮淡雅提示音乐主题的优美旋律,同时伴有暮鼓声。这几小节的引子,一下子就能将演唱者与欣赏者带入夕阳斜照之下,渔船满载而归,悠扬的歌声荡漾于湖畔之中,渔家划着轻舟,唱着渔歌悠然自得的喜悦之情的氛围中。可以说,本曲的引子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