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一)保健品的定义目前对保健品的概念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包括:保健食品、具保健功能的药品、保健器械和保健化妆品等。保健食品,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二)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历史中国现代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保健品行业的缓慢起步和迅速崛起,代表事件是福建杨振华851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第二阶段是90年代,保健品行业开始进入恶性膨胀和无序竞争的阶段,代表事件是三株和太阳神等保健行业领军企业的迅速崛起和消亡;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保健行业重新洗牌和逐步寻求标准规范的几起几落。保健品市场容量在2000年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达到辉煌的顶峰。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保健品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直到2003年突然到来的非典,才让人们重新开始重视保健,促使保健品行业开始回暖,整体销售额达到300亿元;2004年保健品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趋势,增长率达到13%,销售额为340新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提高了审批要求,简化了审批程序,扩大了申报空间(新法规将保健食品功能分为27项,但企业可以申报27项功能以外的产品),明确了法律责任等。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范了保健品广告,加大了审批力度,并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新闻报道等形式发布保健品广告。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共出台部级保健食品相关法规84部,其中卫生部颁布的有31部,药监局20部,商务部18部,国家质检总局14部。2007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发布《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下简称《规定》),新规从名称开始对保健食品进行规范。2、行业进入门槛保健品行业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过低,审批过程相对简单,导致投资起点非常低,保健品市场准入门槛不高。以前一种保健品从研制、开发、报批到出成品再到商标注册20万元左右,并且产品标准低。但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保健品管理权移交,国家宏观政策的不断完善,保健品行业的门槛将越来越高。以往做几个小白鼠实验就能拿到产品批号,如今规定必须通过严格的实验过程,才有可能发放产品批号。没达到GMP认证的保健品将不允许生产和销售。现在政府对保健品市场审批和监管力度不断增大,特别是07年初开始政府进一步加强了保健食品注册现场核查及试验检验工作,07年下半年开展了保健食品广告集中整治工作等,使得行业更趋于规范。从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中国(保健协会)统计的申报数据看,往年的保健品申报通过率均在80%以上,2006年上半年通过率更是达90.4%。但到07年上半年,获批数量如过山车般明显下滑,通过率为61.9%。保健品审批的门槛不断提高。此外,媒体费用、渠道费用的上升、优势企业的竞争等,都会导致保健品行业门槛进一步提高。3、行业盈利性分析保健品行业是高利润、高风险行业。保健品行业发展初期,经营保健品的企业利润高达100%-200%,吸引了众多的厂商进入市场。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空间大。据报道:中国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0.07%,而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相差甚远,这充分说明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可发展潜力巨大。近几年内地城乡居民保健类消费支出正以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速度。据估计,2010年中国保健品人均消费可达到100元,保健品市场的总额将达到1,300个亿的消费量,到2020年市场的总量可以突破4,500亿。对于全球保健品市场,2006年销售额达到了700亿美元,增长速度约为7%,预计到2010年时,会接近1000亿美元。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亚健康理论的认知,全球保健品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四)行业特点1、公司结构中国保健品企业的数量从历史上看,出现过由少到多,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