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一、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产生背景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背景,深刻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与时俱进;●理解创新型国家和自主创新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把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与关键;●重点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明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方针与对策。二、本章教学重点●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1第一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一、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新中国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形成了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一)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经验,指出:“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二)向科学进军——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号召向科学进军,目标是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学发展的先进水平。他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三)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毛泽东指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急需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及时解决运动中的问题,使运动引导到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上去”。(四)自力更生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毛泽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确定的根本原则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毛泽东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五)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科学技术队伍——毛泽东一再强调要造成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科技队伍。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不能没有自己的技术干部的队伍。他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形成了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概括了人类实践所提供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命题,成为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核心。(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他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提出“把尽快地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2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