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管理体系保温层下腐蚀检查与维护导则文件编号GZHLH-T4.101.23.***.2012版本/修改A/0第1页共5页1目的工厂中的工艺设备上的绝热保温层给表面腐蚀损坏检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恰恰正是绝热保温层的存在,引起一些保温层下腐蚀问题,这种腐蚀与管道或容器中的介质无关。拆下设备所有的绝热层是检查确定保温层下腐蚀情况较理想的方法,但它费时,且昂贵。外观检查湿气或腐蚀迹象,有助于预测到对管路系统或设备存在潜在危险的保温层下腐蚀部位,至少,它可以找到“可疑”部位,以便做进一步检查。全厂人员都能够采用目测方法外观检测,然后咨询公司的专家。最终目的是减少保温层下腐蚀的发生,保证装置不因层下腐蚀的发生而停工。2适用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保温层下腐蚀检查与维护的基本原则。本导则指出了保温层下腐蚀检查与维护的主要内容,适用于新建装置、在役装置、停用装置。3检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来检查和记录绝热层下腐蚀情况或缺陷。根据工厂设备平面布置图采取有针对性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工艺管道的检测,可参照《美国石油学会》API570。这个平面布置图可作为排序、检查和记录可疑绝热层的一个出发点。考虑以下因素可作为确定不同设备或设备的不同部位检查优先顺序。易产生绝热层下腐蚀的管道系统如下:某些易产生绝热层下腐蚀的特定区域和管道系统类型,如:a)处于水冷却塔的喷水潮湿环境中的部位。b)处于蒸汽出口的部位。c)处于防洪系统中的部位。d)受工艺喷溅水影响,潮湿侵蚀或酸性蒸气侵蚀的部位。e)碳钢管道系统,包括那些带有绝热层,操作温度在-4℃~120℃之间的管道。对于操作温度频繁变化引起冷凝和空气中潮湿介质的二次汽化的部位,绝热层下腐蚀更为严重。f)操作温度通常高于120℃,且间歇使用的碳钢管道系统。g)凸出管道绝热层且与管道工作温度不同的盲管和连接件。h)操作温度在65℃~204℃之间的奥氏体不锈钢管道(这种管道系统易产生氯离子的应力腐蚀开裂)。i)具有绝热层损坏倾向,且易受水冲蚀的振动管道系统。j)曾泄漏过的蒸汽伴热管道系统,特别是在管道绝热层下的连接部位。k)涂盖层及防腐带破损的管道系统。l)自最后一次绝热施工后,保温层下腐蚀问题通常要经过约五年后才会频发。m)易被工具撞击或人为用来做支撑部位的绝热层更容易损坏,使水由此处渗入保温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2012年*月*日批准2012年*月*日实施GZHLH-T4.101.23.***.2012第2页共5页4宏观检查带有绝热层管道系统的外部检验内容应包括:复查绝热系统的完好性,是否在绝热层下已发生腐蚀,绝热层下有无腐蚀迹象。潮湿的来源包括雨水、漏水、冷凝水和防洪系统等因素。最常见的绝热层下腐蚀是炭钢的局部腐蚀和奥氏体不锈钢的氯化物应力腐蚀。绝热层下腐蚀的检验方案应依据当地的气候而制定——比较暖和的海滨地区就需要增大检验范围,那些较冷的大陆中部地区只需要一般的检验范围。4.1新建装置要对设计所根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以确保它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以确保设计细节准确无误并得到实施。开始对工作区的设备和管道绝热层进行宏观检查前需要准备好设备平面布置地图、优先顺序列表和检查工作表。对有涂层的设备进行检查,以验证它们是否根据制造商或雇主的规格进行施工,对可疑的地方进行记录。应坚持以下导则,如不遵循则可能发生保温层下腐蚀:(a)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绝热层干燥。(b)保持绝热表面清洁、干燥。(c)如果需要,应确保使用完整的沥青涂层。(d)使用设计资料中规定的绝热层厚度。(e)确定绝热层是单层还是双层。(f)确保所有拼缝都错开,特别是双层系统。(g)当系统在-40℃(-40℉)以下温度运行时,涂层应施涂在第一和第二绝热层之间。不要在设备表面上直接施涂。(h)确保绝热层之间的间隙不超过3.00毫米(0.125英寸)。(i)间隙超过3.00毫米(0.125英寸),部分要返工,不要用水泥抹面来填补间隙。(j)如果条件允许,使用阀门阀杆加长手柄代替绝热阀。(k)当需防潮时,要确保防潮系统在安装保护罩之前已施用于绝热层外部。(l)螺栓不能用来固定系统中带有防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