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调控情绪》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框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构思及其理论依据。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全课内容来看,《学会调控情绪》这框题内容既是第六课的教学重点,也是第六课的教学落脚点。在第一框初步认识情绪的基础上,主要解决怎样调控不良情绪,着力介绍调节情绪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把握自己情绪的特点,学会合理的宣泄与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和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对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容易波动、不稳定的特点2、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3、掌握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能力目标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已的情绪。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识到调控自已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情绪需要调控可以调控,是本课的重点。依据:初中生情绪丰富而强烈、不稳定、难自控的特点,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而这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知道情绪需要和可以调控,是自觉调控情绪的基础。因此认识情绪需要和可以调控,便成为本框的重点。2、了解和正确运用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是本课的难点。依据:知道情绪可以调控,关键在于日常生活的运用,而这又为初中生的阅历水平、思维能力、自控能力所限制,因此引导学生将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运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就成为本框的难点。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情绪表现丰富而强烈、波动性较大、不稳定,不成熟。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个性等心理品质的形成都与情绪的培养密切相关。因而,针对初一学生情绪发展的这些特点,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把握自己情绪的特点,学会合理的宣泄与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和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教法运用根据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探索与主动思维。2、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心灵,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与学的统一。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直观教学,符合教育学中的直观性原则。4、小组合作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确定以上教法的依据是:①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因此,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思品学习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达成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地提高。②七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四、学法指导1、合作学习探究法: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2、问题讨论法: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育教学理论的要求。3、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4、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及时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我确定以上学法的理论依据是:①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师生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②七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五、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P64插图、P65相关链接“哭婆婆与笑婆婆”。学生各抒己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