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见意象之羁旅思乡类补充•杜鹃:杜鹃鸟又名子规,就是我们俗称的布谷鸟。“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归的无限感伤。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人远隔千里,但明月当空,无疑架起了游子与故乡的桥梁。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值得注意的是,“衡阳雁去无留意”,中原之雁冬季南飞衡阳,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地点推知季节。莼鲈之思: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寒砧捣衣:这是行为类意象,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秋季到来,亲人缝制冬衣给远方的游子。月下捣衣,风送砧声,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沙鸥:以孤独之水鸟喻自己的飘零伤感之意,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桑梓:古代常在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如“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