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人社局就业帮扶汇报材料XX县坚持精准帮扶、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主线,通过培育劳务品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脱贫劳动力提升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县人社局被评为“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一、优化管理重宣传。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重点群体和群众需求,建立健全台账信息,夯实工作基础,全方位、多渠道持续宣传惠民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一方面,建立基础台账。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全县脱贫劳动力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核实就业意愿、培训需求、技能水平、岗位需求等基本信息,建立完善脱贫劳动力就业信息管理台帐,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掌握全县脱贫劳动力就业状况,切实做到脱贫劳动力底数清、就业状况台账明、服务管理跟得上。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彩页、就业信息平台发布、组织帮扶责任人到田间地头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各项就业帮扶政策,累计发放宣传彩页8万余份,提高脱贫人口政策知晓率。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落实转移就业等行业惠民政策,全力保持现有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二、突出重点稳就业。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挑战,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人人持证、技能XX”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劳务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扶持乡贤返乡创业,全面提高全县脱贫群众的培训率、取证率、就业率、增收率。一是精准培训提能力。结合我县脱贫劳动力特点,依托县高级技工学校和县培训中心,坚持“围绕重点人群抓培训、围绕产业抓培训、围绕市场抓培训”,即:围绕文化素质不高、接受能力较弱的脱贫人口劳动力及妇女劳动力,重点开展电工、电焊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建筑类工种培训和家政服务员、缝纫工、中式面点师等服务类工种培训;围绕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体系,重点开展果树栽培及修剪、大棚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种植养殖类工种培训;围绕我县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开展旅游服务技能、网店经营等新兴市场技能类培训。2021以来,共开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两类人员”技能培训1233人,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培训+就业+脱贫”模式推出后,XX商报、XX日报等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对我县技能培训稳就业固脱贫模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二是注重特色铸品牌。发挥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作用,重点培育“XX红家政”“XX足疗师”“XX艾灸师”等劳务品牌。培训“XX红”家政服务员,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挂星,在上海、郑州等大中城市建立劳务协作基地,推荐安置就业;与XX集团合作建成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学员提供“足疗师”培训服务和就业岗位;培育“XX艾灸师”劳务品牌,拉长艾草产业链条。目前,我县年输送足疗技师1500人次、家政服务员1000人次、艾灸师1000人次以上。XX镇XX村脱贫户XXX患有腿部残疾,参加足疗培训后,就业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2021年,XXX以足部保健师的身份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今年3月,参与2021年度“最美XX人”十佳人物评选。通过发挥劳务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政府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打造了“XX足疗师”“XX红家政”“XX艾灸师”等享誉省内外的劳务品牌。三是扶持创业带就业。XX县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创业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入驻孵化基地发挥集聚效应,鼓励乡贤返乡创业,目前返乡乡贤已成为我县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一支主力军。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审批手续,2021年,发放贷款共计743笔1.13亿元,直接扶持743人成功创业,带动2200余人实现就业。发挥国家级众创空间XXXX创业孵化基地作用,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类咨询、辅导等创业服务,落实房租、水电费减免等政策。目前,已入驻51家企业中,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26家,吸纳创业人数164人,直接带动就业480人,提供就业岗位及关联岗位1600余个,其中脱贫劳动力1100余个。三、保障基础优服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