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吴森实验日期2015年7月20日班级:应化11301序号20周次11星期三指导老师吴老师传热膜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及任务1.通过实验掌握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的因素。2.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特征数关联式中的A和指数m、n的方法;用图解法和线性回归法对i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求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3.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形麻花铁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特征数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了解强化传热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4..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套管换热器的管内压降Δp。并在同一坐标系下绘制普通管ΔP1~Nu与强化管ΔP2~Nu的关系曲线。比较实验结果。5.学会测温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二、基本原理1.套管式换热膜系数的测定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传热膜系数,当流体无相变化时对流传热特征数关联式一般形式为:Nu=ARemPrnGrp……①对强制湍流,Gr数可以忽略,Nu=ARemPrn。……②本实验中可以使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特征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n和系数A。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的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为了便于掌握这类方程的关联方法,可以取n=0.4(本实验中流体被加热)。这样就简化成单变量方程。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lgNuPr0.4=lgA+mlgRe……③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得到系数A,即:A=NuPr0.4Rem……④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因性。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的关联结果。应用计算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A、m、n,可以看出对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Re、Pr的数据组。雷诺数:Re=duρμ努塞尔数:Nu=α1dλ普兰特数:Pr=cpμλ式中d换热器内管内经,m1空气传热膜系数,W/m2℃空气密度,kg/m3空气导热率,W/m℃空气粘度,J/kg℃cp空气定压比热容,Pas实验中改变空气流量以改变Re值。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值。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值,进而计算得到Nu。因为空气传热膜系数1远小于蒸汽传热膜系数2,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1约等于冷热流体间总传热系数K,即K1,则有:牛顿冷却定律:Q=1AΔtm=1dlΔtm……⑤式中A总传热面积,m2(内管内表面积)Δtm管内外流体的平均温差,℃Δtm=t2−t1lnΔt1Δt2……⑥式中:Δt1=T−t1,Δt2=T−t2T蒸汽侧的温度,可以近似用传热管的外壁面平均温度Tw(℃)表示。传热量Q可以由下式求得:Q=Wcp(t2−t1)/3600=ρVscp(t2−t1)/3600……⑦式中W空气流量质量,kg/hcp空气定压比热容,J/kg℃t2,t1空气进出口温度,℃ρ定性温度下空气密度,kg/m3Vs流体体积流量,m3/h孔板体积流量由孔板流量计测得,其流量Vs与孔板流量计压降Δp的关系为:Vs=26.2Δp0.54……⑧式中Δp为孔板流量计压降。2.管内强化传热系数的测定强化传热时Nu’=BRem,其中B、m的值因为螺旋麻花铁的尺寸不同而不同。同样可以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B、m的值。单纯研究强化传热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可以用强化比的概念作为评判准则,即强化管的努塞尔系数Nu’与普通管的努塞尔系数Nu的比。显然,强化比Nu’/Nu>1,而且比值越大,强化效果越好。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实验装置图套管式换热实验装置和流程2、流程说明本装置实验图如上图所示。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比例管)。内管为黄铜管,冷空气由风机输送管,经过孔板流量计计量后,进入换热管E01(02)内管,并与套管环隙蒸汽换热。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蒸汽由蒸汽发生器M01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放空阀门用于排放不凝性气体。在铜管之前设置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稳定段,是为了消除端效应。铜管两端用塑料管与官路相连,用于消除热效应。3、装置及控制点参数表1传热装置及控制点参数序号名称规格备注1内管内径0.02m,l=1.25m(有效长度)黄铜材质装置参数2强化内管内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