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一、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习惯培养的重要性1、习惯培养对幼儿成长的意义什么是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它对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重大意义,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之一。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1)卫生习惯,(2)饮食习惯,(3)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由于目前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过分娇惯和无原则的顺从,暴露出来的生活行为习惯问题尤为严重,幼儿无论从饮食、睡眠还是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良现象。陈鹤琴先生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也指出:“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2、一日生活环节中蕴含着许多教育价值二期课改实施至今,教师已初步树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理念。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生活环节(来、离园、盥洗、饮水、餐点、午睡)占在园生活50-60%以上,这些生活环节比较琐碎,教师易忽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关注细节——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有效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容忽视。例如:在一日生活中,盥洗活动始终贯穿其中,使用的频率最多,一天高达7-8次,入园、入厕、喝水、吃饭等都要洗手。教师是否关注培养幼儿认真洗净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手过程中,有时候幼儿会浪费水,教师是否能注意培养幼儿有节约用水的习惯等,其蕴含着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又如:午餐后幼儿漱口较马虎,只是机械完成任务,有的幼儿总是忘记漱口,需要老师提醒。“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是幼儿必备的生活经验,对幼儿来说是终生受益的。二、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周而复始,而这些活动的琐碎细小,枯燥无味以及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们对这些生活环节的组织时,要学会观察,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有机渗透幼儿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1、梳理出生活环节的观察要点通过梳理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教师观察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日生活环节中,教师观察要点及渗透习惯的培养以午睡环节为例,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有序的穿脱衣裤,整齐叠放在固定处;是否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否乐意整理自己的床铺。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学做力所能的事情、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又如在来园活动中,教师是否关注幼儿情绪、是否能对熟悉的人(保健、班级老师、同伴等)打招呼;幼儿所带的物品是否安全,并能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愉快生活、文明礼貌的行为、养成物归原处的等好习惯。2、创设会说话的生活教育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创设,本身就是最直接的教育,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各种生活经验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的环节每天重复多次,利用环境的创设,避免了教师重复的提示,它直观易学,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对幼儿行为起着提醒的作用,并暗示幼儿的行为,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实施中,应关注以下几点:(1)创设的形式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创设一些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生活环境,托小班年龄一般以教师为主的设计形式,如“温馨小贴士”,“心情墙”等,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情况;中大班幼儿,可以让幼儿与教师讨论,共同设计,制作图片、标志进行环境创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