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理论知识的意义依然十分突出,只有掌握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更好地为信息技术实践服务。但是在教学中,因为这门学科的知识系统庞杂及课程时间短暂,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出现长期或者暂时性遗忘现象。一、学生遗忘出错解决办法遗忘出错的意思是学生在信息存储时,因为学习时间短、知识含量大等原因,使得存储的信息中断或者消失。如果追究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很容易发现这种遗忘出错的问题更多见于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比如,计算多媒体信息的储存空间、Flash指令动作参数设置等,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得不够扎实,课后又没有花费时间展开记忆,因此对于公式与命令知识一知半解,最后造成遗忘出错。比如,“储存一幅未经压缩的768×1024像素的彩色图可能需要的字节数是多少”这道题,其实学生只要记住计算公式,解决该问题还是极容易的。有学者曾经说指出:学生所有的错误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正是他们经过思考后想法的真实展现。因此,教师必须正视错误,让更少的“错误”带来更多的“正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分析,一是马上把学生所犯的错误指出来,要求学生可以锁定公式,严格按照公式执行解题过程,比如,音频储存量的计算公式是:采样频率×声道数×量化位数×时间/8,教师强调学生不能被题目里面的无用信息迷惑住即可;而对于那些头脑灵活、喜欢变通的学生来说,则应当提醒其注意全面观察题面信息,并追问录制一分钟此种音频要花费多少KB。二是按照遗忘规律强化教育,反复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比如在第二节课开始时先行复习第一节课易于遗忘的计算公式等。二、学生两极分化解决办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会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有一部分学生学得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学得差,针对这种现状,必须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把层次相同、能力水平类似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对于“高层次”“一般层次”“较低层次”的学生进行任务、目标、辅导的分层。1.明确任务内容让任务带动教学,教师设计更合理的分层教学任务。要带动学生进行更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学生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若发现某些问题无法解决,可以及时向教师求援。在该学习过程中,任务是关键的学习载体,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良好互动。2.完成分层任务教师按照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形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能够吃得饱,让学习能力稍强的能够吃得好。而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学方法的革新,会让学生个体能力出现变化,教师需要积极应对这种变化,及时根据学生意愿调整教学分层。3.完成辅导分层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教师可以且应当进行巡回辅导,给“高层次”学生以拔尖操作辅导,增加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让其立目标、强思考、自主学、多提问;对于“一般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向前看、会思考、大敢做;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固基础、加请教、养习惯。三、复习效果欠佳的解决策略1.精心准备复习内容从2008年开始,信息技术的旧考试大纲已经停止使用,目前是根据《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展开教学。因此,在考试之前,教师需结合教材,认真钻研考试说明,准确掌握命题方向,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能力的良好复习策略。个人认为复习可以分成三个过程:(1)抓好基础,让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根据《测试说明》提出的要求,把知识体系理清楚,让学生能够了解哪些题目对应哪个知识点。(2)抓好理念,做到纲举目张。这一复习过程采取讲与练相结合的办法,把每部分的理论知识、模拟习题弄清楚,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击破。(3)实践操作,讲练结合。从2011年开始,信息技术考试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因此加强操作题训练变得很关键。实践中各校教师可以根据历年的信息技术考试真题,自行制作Excel,Word,Frontpage等上网操作专项训练题,让学生对每个操作步骤熟练掌握,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题海战术出现,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当三个阶段的复习全部完成后,教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