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教材解读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全课12个词语,分成4组。第一组词语表现水乡白天的景色;第二组词语介绍荷塘里的主要植物;第三组词语表现水乡傍晚的景色;第四组词语表现夜晚水乡的景色。全课读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水乡秋天的人文、自然景观,受到美的熏陶,又能丰富语言积累,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基础知识提示朗读课文时,我觉得下列字的读音要注意——菱(línɡ)、枫(fēnɡ)、灯(dēnɡ)都是后鼻音;藕(ǒu)是零声母音节;烟(yān)是整体认读音节。课文中共有7个要掌握的生字,还要我们认识两个偏旁:火(火字旁)、欠(欠字旁)。“火”作偏旁时,最后一笔的“”(捺)要变成“丶”(点)。生字在写时要注意——烟: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歌:左边的“哥”要紧凑些,欠下边的人撇要收一些。学生经常将“歌”右边的“欠”写成反文旁,要重点识记。朗读提示1、注意图文对照,把识字、理解词语和认识事物融为一体。2、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如“烟波”可以引导学生想像湖面上水气蒸腾的样子。教案设计一、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学的重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写好生字。二、重难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旧知: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春天”、“夏天”的归类识字,还记得吗?背春天、夏天的韵文。2、那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归类识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二)初读识字1.借助拼音,对照图画,认读词语。2.读一读,想一想,要注意哪些词的读音。学生自由练习、交流。(注意:菱藕、归舟、枫叶、灯火)3.学生再读课文,把词串读正确,读出节奏。(三)边读边想读好词串1.对照插图,想想词语的意思。2.每一行词语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最喜欢那一幅画面呢?第一组词串:金秋烟波水乡(1)为什么称秋天为“金秋”?秋天到了,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树上的叶子黄了,风一吹,树叶落下来,像一片片美丽的黄蝴蝶在翩翩起舞。人们经常用“金秋”来描写秋天。美美的读一读。(2)师看图描述:烟波江面上雾气蒙蒙,水乡笼罩在蒙蒙的雾气中,变得更美了。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点名读。(3)师范读,我读得美么?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美?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这排词语的时候,我的眼前好象就出现了金秋水乡图。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男女生读,齐读。第二组词串:芦苇菱藕荷塘我们到荷塘边看以一看。认识菱藕。(看图认识芦苇菱藕荷塘)这排词语,你也能读好么?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试试看。这里有5个字都是草字头,他们都跟什么有关?第三组词串:夕阳归舟渔歌太阳下山的情景。天色晚了,夕阳西下,湖面上飘着歌声。船舱里装满了鱼虾,这场面多美呀,你喜欢么?能读好这排词语么?注意边读边想,自己练习。点名读。评议。第四组词串:枫叶灯火月光夜晚来临了,水乡的夜景也很迷人。出示图片,美么?看谁能凭自己的本领把这排词语读好。点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3.练读全文。(提示:边读边联起来想像一幅幅画面。)金秋,我们划着小船来到了水乡。只见(),美丽的荷塘边(),夕阳落山了(),夜幕降临了,()。(四).诵读词串记忆积累。1.每一排词语你们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么?请四小组分别读一排词语。读得真好听,真上口,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2.点名配乐读。(五).示范指导,认真写字。1.出示:烟歌2.师范写,讲要领。作业设计1、扩词。秋()()乡()()烟()()3、选词填空。夕阳渔歌灯光枫叶⑴()红了,红得像一团火。⑵()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