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作品介绍《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魏国相继被秦灭亡,其余山东六国的赵、燕、齐、楚在连年战争中早已不堪一击,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被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谈判。唐雎怫然韩傀免冠徒跣缟素庸夫色挠以头抢地弗敢休祲jŪfúguīxiǎngǎoyōngnáoqiāngfújìn1、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2、故不错意也通“措”放置、安放。3、仓鹰通“苍”青色。1、仓鹰击于殿上在2、受地于先王从3、因使唐雎使于秦到、往4、虽然,受地于先王转折连词,虽然5、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6、以头抢地尔介词,用7、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由于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句: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终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句: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上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您)只拿来五百里呢?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译句: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4、你如何评价唐雎?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忠于使命、有勇有谋、不畏强权、敢于献身、大义凛然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的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