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县是桂中地区的农业大县,农业经济是*县最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县生态环境良性化、改善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县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优良条件生态农业以强化生态环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培育优势产业为核心,以科技投入和科学管理为动力,以资源优势和科学的工作机制为依托,以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通过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效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农业经济同步增强,生态环境体系、资源保护体系和生态农业管理体系共同完善,进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加深农业内部产业的横向联系,带动农业和二、三产业结合发展,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贡献,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生态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县具有优良的发展条件。(一)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年均降雨量达1300毫米以上,年日照量达1700小时以上,其温湿条件适合多种农经作物和畜牧动物的发育生长,加上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肥沃的土壤条件,以柳江水系为主线的农业灌溉网络覆盖全县绝大部分农业区域,基本农田、经作用地、丘陵、草地等宜农地形和各灌溉支渠以及各中小型水库在全县范围内交叉连接。(二)良好的政策条件近年来,为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县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培植发展新一代科技含量高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鼓励内外资创办农副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激励开发旅游业等生态环保产业,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1页共6页(三)功能齐备的科技服务机构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全县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水利技术推广体系,并建设形成了城乡互联、镇村相通、村户相接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功能齐备的技术服务条件。(四)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县的农田水利设施网络覆盖全县,可满足农业产业深层次发展的灌溉需求,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生态能源、农村水电等农业基础设施工程体系日趋完善,乡乡通油路工程、村村通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完成,县内各农业生产区连接畅通,省道20XX4线贯通全具,农副产品可大批量直接运销区内外各大市场。二、发展生态农业的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一)发展生态农业的初步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受日益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仅仅依靠农产品的总量扩大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增收的需求,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比较突出,为此,*县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努力提升传统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探索了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生态农业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种植业内部结构从过去的以粮为纲逐步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举,形成了优质谷、优质蔗、桑蚕、水果、蔬菜、茶叶等共同发展的种植业新格局;畜牧水产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偏重数量增长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方向转变,大力推广二元杂交瘦肉型猪以及肉肥牛、水奶牛、山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在生产模式上,逐步建成了一批优质谷———反季节瓜菜、优新水果———农经作物———家禽等轮作套种套养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村发展农一林一牧一畜禽一渔配套的生态型立体养殖模式。在农村家庭中推广田园瓜莱———家庭养殖———沼气相配套的家庭种养模式。种植业、畜牧水产循环链第2页共6页式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正在全县范围内日益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益,改善了农村能源利生态环境的质量。目前,全县建设高标准水果示范园面积1.5万亩,完成中低产果园改造面积3万多亩,发展高产桑园面积10万多亩,新建的茶园示范基地面积1000多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万多亩,果、蔗、桑、茶叶等新的支柱产业的发展与退耕还草、还林工作同步进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