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防震减灾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省、市防灾减灾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军地协调、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目标任务我县地处西海固地震带北端,辖区处在8烈度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的防震减灾工作,要立足于抗大震,防大灾,把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宗旨,努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防震减灾的能力,不断开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新局面。(一)防震减灾纳入议事日程。各乡镇要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领导,靠实责任。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履行好部门承担的防震减灾工作职责。(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以逐年递增的方式,列入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确保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员装备和培训及群测群防、应急准备、宣传教育等工作的正常运行。(三)认真执行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以上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听取关于震情形势汇报和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实施地震观测网络建设,完善宏观观测点管理,健全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灾情速报网、第1页共3页地震知识宣传网、地震宏观测报网的“三网一员”体系,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建立制度,加强管理,保证工作扎实开展。(五)落实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形成责任明确、程序规范、监管有力的抗震设防管理机制,促使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标准。(六)鉴定加固公共建筑设施。对20XX年以前建设的城乡中小学校舍、医院、道路桥梁、生命线工程、水库及水利设施等重点建(构)筑物进行抗震性能排查。达不到抗震要求的,要分期实行抗震鉴定加固。(七)建立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明确各级指挥人员的应急程序,熟知各种情况下的有效处置方式,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同时建立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八)修订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各乡镇、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对本乡镇、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适时修订,落实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和应急流程。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抓好地震应急基础装备建设。(九)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功能齐全、标志明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逐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因地制宜制定应急避难疏散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向社会公开,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做到有居民疏散安置方案和伤员救护、疫情防治方案,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方案,有短缺应急物资调拨和紧急配送渠道,有基本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十一)推进地震应急队伍建设。组建地震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发展壮大乡镇、街道、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组织。吸纳社会资金,拓展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投入渠道,强化装备保障。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积极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专业救援能力。(十二)实施防震减灾素质工程。将防震减灾纳入全民素质教育之中,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第2页共3页工厂、进农村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对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自救互救的技能。(十三)完善地震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新闻单位对地震事件突发新闻报道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应对地震谣言,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有力维护社会稳定。三、工作要求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目前,我县辖区处在西海固地震断裂带之中,地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