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报告一、在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上“竭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台阶”今年名城创建虽然遇到诸多困难,进度受到拖延,但经过调整,全力推进,名城项目逐步进入正轨,重点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完成名城预验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一)调整重心,名城重点项目进展迅速。一是全力做好申报工作。完成省名城专家组现场踏勘,根据意见重新划定保护核心区,修改保护规划,完善历史资料,名城申报进度得到加快;完成腾蛟镇、顺溪镇、坡南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街区保护规划制定和审定报批法定程序,上报省政府审批;完成东门街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街区文本和审定报批法定程序,上报省政府审批。二是竭力推进名城重点项目。除强弱电入地工程外,完成坡南街石板路恢复工程、地下管网工程、毓秀桥维修工程、沿河排污设施景观改造及拦水坝工程、街巷说明碑标志碑、历史建筑和古树挂牌等一期保护整治工程;启动东门街保护规划和相关工程设计工作;完成腾蛟卧牛山文化公园主体工程、水头林树中艺术馆工程,出版《平阳地方文献丛书》(第二辑);推进腾蛟苏步青励志教育纪念馆建设,完成地下室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完成展陈方案第一轮意见征求,开展展陈物品、史料征集;推进县非遗广场、苏步青数学园、黄公望公园、县新博物馆、青街老街路面复原工程建设,落实平阳名人雕塑资金筹集方式。(二)加大力度,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夯实。20XX年栖真寺五佛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是加强文物维修工作。完成顺溪古建筑老大份和七份维修工程,推进老七份维修工程,组织开展陈有相大屋维修保护工程招投标工作,完成老二份大屋、新大份及陈氏宗祠等维修方案通过省文物局审批;完成省级文保单位南湖赵氏宗祠修缮方案初稿、腾蛟凤山遗址保护规划初稿;完成儒侍养牌坊保护修缮工程、寿安桥修缮工程,抓好钱仓城门保护修缮工程;完成古字画修复53幅。二是开展全县文物基础数据工作。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第1页共8页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成阶段性任务;完xx县级文保单位以上文物“四有”工作年度工作任务;开展各级文保单位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保存情况及残损状况调查;完成文物库房藏品总数50%的建档制卡工作。三是强化社会文保意识。围绕“国际博物馆日”和“全国文化遗产日”主题,开展系列文保惠民和宣传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保单位“除隐患、保安全”行动,同时积极宣传,唤醒民众文保安全意识。四是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从顺溪古建筑群维修工程开展以来,已完成投资额800余万元,并争取到国家补助300万元;以平阳文化投资公司为平台,进行文保项目包装,对接银行,寻求贷款;协助顺溪镇以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整治项目申请世界银行贷款;开展社会流散文物征集工作。(三)全面推进,非遗工作成绩突出。一是申报工作成绩突出。平阳五枝拳、和剧、温州鼓词被评为xx市非遗传承基地,5位传承人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鳌江划大龙”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XX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工作。二是非遗研究成果突出。出版《鳌江划大龙》一书,完成《平阳木偶戏》校本读物、《平阳单档布袋戏》、《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等编纂工作,启动《东岳观道教音乐》编纂;编排传统木偶剧《白蛇传》、木偶小品《猪八戒背媳妇》,筹备木偶剧《西湖传奇》打造。三是非遗宣传工作突出。整合全县非遗资源,举办“品非遗·逛庙会”活动7场;开展环保木偶剧《小猴快跑》全县中小学校巡演,累计80余场;举办白鹤拳、和剧、东岳观道教音乐等培训班;围绕全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举办平阳漆器专题展,以及非遗传承基地、非遗教学基地等展演活动;组织平阳漆器等非遗项目参加第八届中国义务文博会。二、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上“加力”,基层文化阵地“扩规模”根据《关于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加快基层文教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以全力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新社区30分钟文化圈”为目标,结合“幸福社区”创建,加快县、镇、社区(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文第2页共8页化服务体系。全年文化设施建设体现在“五个一”上,即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