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教法、学法:观察探究、操作归纳。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2、揭示课题。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3、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2、教学例1:认识圆柱(1)认识圆柱的面。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2)认识圆柱的高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三、巩固练习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2)把圆柱的侧面沿它的一条高剪开,展开得到一个(),这个()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3)如果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等于()。2、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长方形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作业布置:完成第20页练习二的第3—5题。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设想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生的的自主探究来认识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在头脑中建构圆柱体的基本形体概念,为此,我必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想象和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活动。于是,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程序:首先,我创设了一个动画形象,并以课件的形式展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的热情,接着,提供多种圆柱体的操作材料,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的方式去亲自体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然后集中学生进行反馈与总结,再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圆形的纸片对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进行大小的比较,再集中学生进行谈话,最终得出圆柱体的总体外形特征。圆柱的组成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而总结出。两个底面是两个圆,并且大小一样。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基础。接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判断生活中见过的物品形状是否为圆柱体,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相似于圆柱体的物品。本节课存在的优点是创设了合适的环境供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并且融入了课件的使用,让课堂氛围“热闹”起来,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师生关系能够得到和谐发展。最后的延伸活动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对周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