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花鼓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演者通常为一男一女,一人执锣,一人击鼓,边歌边舞。又称双条鼓,表演者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个凤阳歌•凤阳歌来哎哎哎嗬•得儿另当飘一飘•得儿另当飘一飘•得儿~飘得儿~飘•得儿另当飘得儿飘得儿•另当一得儿飘歌曲中的“衬词”(得儿飘、另当)很有特点,虽没有实际的文词含义,但是极好渲染了欢快的气氛,使得歌曲不那么沉重悲伤,使歌词更生活化、口语化。鱼咬尾即前句(或前段)的末音与后句(或后段)的首音相同,又叫“连锁传递”,接龙式,街尾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曲调延伸发展的一种创作手法。请同学认真仔细查找,曲谱中出现了哪几个音?曲谱分析:五声调式:《凤阳花鼓》仅使用了do、re、mi、sol、la五个音,这五个音在我国古代分别被称为宫、商、角、徵、羽。中国民族音乐中许多作品只用这五个音,或者以这五个音为主,这些音乐属于“五声调式”。doremisolla12356念一念、唱一唱,歌曲中“手拿着”、“别的”、“单会”三处有什么共同之处?2曲式结构:2+2+2+2+2+1+1+1+1+1曲式结构《凤阳花鼓》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朴实的像山间的一缕清风,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这些民间音乐也需要我们来传承和发展下去,希望同学们热爱属于我们的民族调式,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让它们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