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生态移民推介会发言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生态移民工作到了关键时期,政府、生态移民领导小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感觉开得非常好。主要表现在:一是洪海长在今天乡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大会上,认真传达了自治区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动员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书记张毅、自治区主席王正伟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经、政府反复研究,出台了比较好的《工作方案》,自军常带领大家学习并做了解读;三是有关乡镇和部门的表态发言非常好,重点突出,说的很实;四是市上的督察组亲临会议指导,对我们开好这次会议,做好下一步的生态移民攻坚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五是会议秩序非常好,尤其是村干部能够严守会议纪律,素质非常高。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我生态移民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生态移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做好生态移民工作的紧迫感自2007年以来,我们坚持按照“水源、生态、开发、特色、转移”五个重点,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目标,举全之力,强力推进内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截止20XX年,内完成了12个项目区18个移民村的建设任务,完成了外中宁马家塘、孙家滩两个安置项目区的定居,集中搬迁安置了82个行政村248个自然村的移民18695户79294人,生态移民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区、市党、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也为全区生态移民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在推进生态移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人口基数不准确。在实施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之初,我们对确定的迁出区人口逐村逐户进行过“盘点”,根据调查统计,全有3.13万户13.3万人需要移民。但在实施过程中,在册户籍人口与实际居住人口差距很大,出现了分房分地的人多,入住定居的人少,移民村普遍入住率不高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第1页共10页不够完善。基础设施是保障移民安居乐业、实现“稳得住”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些移民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还不能正常运行,如下马关(一期)虽然安置移民的土地已经分配到户,但农田灌溉工程不能正常运行,灌水难、难灌水的问题非常突出,移民群众只能望田兴叹。下马关(二期)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到目前仅完成工程总量的30%,影响了工作的总体效果。有些移民村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巷道通了,主干道不通,断头路较多;村级活动场所的功能还不完善,下马关张家树村至今还没有开工建设。移民村的环保设施尚不完善,大部分村没有垃圾池、垃圾箱,没有厕所,给移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三是土地调整分配严重滞后。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全已建成的18个移民村,土地真正分配到户的还不到一半,特别是下马关(二期)建设的新园、田园、张家树村,去年6月中旬组织移民集中入住,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但土地至今尚未调整分配到户,移民无地可种。王团大沟沿、圆枣村安置移民的土地至今未耕种,移民群众反响很大。四是产业发展不够清楚明晰。后续产业发展是实现移民群众能致富的重要支撑,是关系到移民群众长远发展,增加收入的重要保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种植产业还没有走出传统种植的路子,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只有零星的“小盆景”,没有遍地开花,就是安排到移民户中的小拱棚,种植经营水平也不高,效益也差。养殖业量少质差,一个移民村有上千户,几千口人,养牛养羊的没有几户,不但没有在市场上出售的,而且移民自给自足都不够。劳务输出人员体能型、低收入的多,技能型、高收入的少;东奔西走,来回跑的多,稳定长期工作的少;输出的人员多,赚回的票子少。五是社会管理矛盾突出。人、自然环境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从目前的现状看,移民村管理迁出乡镇和迁入乡镇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管理体制没有形成,管理制度很不完善。对移民的政策法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都没有拿上议事日程,更没有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有些移民村已经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也有违法违纪现象,移民村群众上访已呈现上升态势。六是各级干部有松劲畏难情绪。7月18日,第2页共10页我到任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