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三次重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二、情感目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2、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大的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了巨大损失。这场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3、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三、能力目标: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2、通过“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制止战争”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板书设计]一、大战的爆发1、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2、大战的爆发1914、7、28二、大战的进程1、三条战线——西、东、南2、三次重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3、大战后期发生的重大事件(1)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2)美国的参战。(3)各交战国发生革命运动。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后果1、大战的结束。1918、112、大战的后果。[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说一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哪两大军事集团?(图一、图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经济发展快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两大敌对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三国同盟指德、奥匈、意;三国协约指英、法、俄。这现大军事集团为了争霸权和殖民地都在疯狂地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是不可避免。(图三)(讲授新课)一、大战的爆发(图四)1、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要求学生两分钟阅读,然后用自己的话叙述事件的经过,老师首先指出:巴尔干半岛战略地位重要,是帝国列强争夺的目标,大家想想,两只狗同时盯上一块肥肉,会有怎样的结果?巴尔干半岛就是这块肥肉,战争能避免吗?仅仅是寻找有利战机和导火线而已。)2、大战的爆发1914、7、28事件发生后,德皇威廉一世疯狂地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德奥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怂恿支持下,于7月28日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很快德、英、法、俄也卷入战争,意大利望风使舵,参加协约国,日本为抢占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对德宣战,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跟随日本参加协约国。这样战争不断扩大,已超出了欧洲范围,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了战争的旋涡。(图五)(想一想: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吗?)二、大战的进程1、大战的三条战线——西、东、南(图六、图七)战线形成后,这场战争应如何打?(请两位学生扮演同盟国和协约国布署各自的战略计划。)师:德国夹在法俄中间,若被协约国东西夹击,后果不堪设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这就是德国的史里芬计划。下面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大战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你认为哪一次是大战的转折点?2、大战的三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图八、图九、图十,老师点评)师:战争进行了两年多,仍然不分胜负。可是双方都元气大伤,继续厮杀下去,已经力不从心。请问:战争后期发生了哪些事件加速了战争的结束?3、战争后期发生的重大事件(1)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2)同年美国参战。(问:美国为何这时才出现?)(3)各交战国的革命运动。(图11、12)三、大战的结束1、大战的结束1918、112、大战的后果(学生归纳,老师小结。图13、14、15、16、17、18,展示双方使用的新武器)3、大战的性质: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老师小结: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