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第2天(时间:25分钟分值:48分)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应对当今世界不确定性因素和人类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和全球秩序演进擘画了新的蓝图。他描绘出未来的世界将是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中国理念引领时代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体现。2.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外交实践和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它回答了在充满差异的社会中,在文明多元化的现实里,在国家间不同利益的诉求下,如何解决国家间矛盾和分歧、实现共同发展的问题。正确义利观、新发展观、新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实现了外交理论的创新发展。1.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政府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A.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B.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C.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D.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解析:选C材料仅体现中国向德国贷款及购买德国工业品特别是军火和兵工设备,因而不能体现中国意图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故A项错误;B项不是中国签订合同的目的,故B项错误;1936年日本逐渐加大侵华,在此情况下中国与德国签订贷款及购买军工设备的合同,意在夯实备战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中国与德国签订贷款及购买军工设备的合同对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2.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B.强调中、俄结盟C.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D.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解析:选C根据材料“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可知,这种“上海精神”有利于新型国家关系的打造,故C项正确。3.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选A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习总书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外交思想出自《大学》,这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与姿态,故A项正确。4.1932年8月,由共产国际指导的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决定在上海召开远东反战会议。在筹备过程的新闻报道中,会议的名称最初有“上海反帝国主义战争大会”“世界反帝非战大会”等,后来又称为“反法西斯非战大会”“远东反战反法西斯代表大会”等。会议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B.反战运动阵线有扩大趋势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阶级斗争服从于民族斗争解析:选B根据材料“上海反帝国主义战争大会”“世界反帝非战大会”“反法西斯非战大会”“远东反战反法西斯代表大会”,证明“反帝”表达了反对西方的思想,而后期“反法西斯”,表明西方一部分国家加入了反对法西斯的行列,故B项正确。5.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这反映出美国()A.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B.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C.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D.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1933~1939年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