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练习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题。(一)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黄叔灿在《唐诗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2.本诗以何种表达方式抒发何种情感。(二)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三)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送别诗练习参考答案(一)1.寒字在此诗中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一个寒字烘托出一片离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表面上看都是写景,实质上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却跃然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耐人寻味。(二)1.①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②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③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2.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三)1.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