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测评(四)专题七、专题八(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结合“1921年春”及“列宁”可知,文中说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而是取代,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并未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强调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要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商品贸易、恢复商品经济,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D项正确。]2.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这表明苏俄()A.工业化战略已经确立B.意识形态发生质变C.社会制度具有优越性D.适时调整经济政策D[“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表明苏俄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3.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道:“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导学号:97372095】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B[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答案为B项。A、C、D三项均无法体现“发展资本主义”。]4.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A.征收所有余粮B.废除农业税C.允许商品买卖D.取消自由贸易C[材料提及此时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的实施,并允许商品买卖,可见此时苏俄允许商品买卖,C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纳税后的余粮,不是所有的余粮,A项排除;农民依然交税,B项排除;D项与材料旨意相反,排除。]5.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B[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这一措施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项正确;A项是战争年代实行的政策;C、D两项均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的,该时期主要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6.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评价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C[该学者一方面看到了斯大林体制设立的目的是尽快地实现工业化,另一个方面也认识到斯大林体制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是最终却实现了工业化,从两个方面看问题,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故选C项。]7.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