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讲近现代中外的革命家(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史学界普遍认为,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据此标准,克伦威尔“基本否定”之处是()A.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B.远征爱尔兰未能满足英国的殖民需要C.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D.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解析:选A。共和国后期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逐渐走向专制独裁,从而破坏了民主,故应“基本否定”,故选A项。“远征爱尔兰”为爱尔兰人民带来巨大损失,但这并非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B项;“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推动了共和国的建立,排除C项;“击溃保皇党人”有利于巩固革命成果,排除D项。2.马克思用自己一生大部分时间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确切作用。但他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和写作上。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A.推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发表《共产党宣言》C.领导法国巴黎公社革命D.指导建立第一国际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考查马克思的实践活动,从“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的信息可知,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活动,故选D项。3.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A.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B.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C.应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D.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该思想体现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上山”也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故选D项。题干材料中“武装”“土地革命”体现了八七会议的决定,A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主张放弃城市中心道路,而当时党中央坚持城市中心道路,B项错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形成,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法不仅进行军事战,而且进行经济战。1806年11月,在打败普鲁士后,拿破仑在柏林签署敕令,禁止英国商品进入欧洲大陆。用拿破仑自己的话说,他要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希望借此引起英国的经济危机,激起社会与政治骚乱,迫使英国求和。——张芝联《法国通史》材料二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的经济政策,并简析实施该政策的目的和后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在19世纪中后期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政策,从材料一“拿破仑在柏林签署敕令,禁止英国商品进入欧洲大陆”信息可判断;第二小问目的,据材料一从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思考;第三小问后果,结合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史实,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该政策的后果。第(2)问据材料二信息及19世纪中后期法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史实从经济上、政治上概括归纳。答案:(1)政策:大陆封锁政策。目的:从经济上打击英国,迫使英国求和,以夺取欧洲霸权。后果:既打击了英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法国工业发展;也葬送了法国,埋下了拿破仑走向失败的隐患。(2)经济举措:自由贸易政策。政治举措: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确立起共和政体。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83年12月23日,对于硝烟刚刚散尽的美国来说,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大陆会议将在安纳波利斯举行一个隆重而朴素的仪式,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将在这里交出委任状,并辞去他的所有公职。之所以称这为一个仪式,是因为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