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0)李仕才一、选择题1、(山西省吕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的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谋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据此可知,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B.古代农民制缺乏商业致富意识C.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D.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答案】C2、某地有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反映了A.祠堂文化在中国大为盛行B.宗法制度的影响深远C.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答案】C点睛:材料“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反映了家规对家族发展的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3、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B.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C.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D.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印刷术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即可。4、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B.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C.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D.甲午变革引发了中国人的政治激进【答案】D5、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A.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C.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D.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答案】C6、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民生主义源自于剩余价值学说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答案】A二、非选择题“梦”被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节选自《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材料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