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高考】高考历史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质量的练习是能力提升的关键。本栏目筛选全国各地近两年的模拟试题,精选精练,模拟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精准把握命题动脉,预测最新考题,把脉高考。从实战中提升解题能力,从解析中领悟解题方法,跳出题海,厚积薄发,轻松实现题名梦想!【模拟演练】一、选择题1.(2012·武汉模拟)西周时,周王和各国诸侯都把自己直接统治的地区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国”,是统治中心;另一部分称“野”,是在国之外。在国中及近郊,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和直接为他们服务的工商奴隶、平民。鄙野中居住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族奴隶,称为野人或庶人。这种划分()A.揭示了分封制的等级色彩B.是西周社会等级严格的反映C.说明平民有一定的统治权D.不符合大宗统率小宗的原则2.(2012·安徽六校模拟)“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3.(2012·武汉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嬴政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A.秦政府有效解决了自然灾害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D.统一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4.(2012·新余模拟)《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A.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5.(2012·豫南九校模拟)《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6.(2012·长沙模拟)《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A.推行郡国并行制B.强化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集权D.解决土地兼并7.(2012·南昌模拟)唐高宗后期,武则天建议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著作郎元万顷等以文词召为翰林院待诏,入禁中撰书,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与机要。因常于皇宫北门进殿,故时称北门学士。由此可见,北门学士实际上是()A.中书省最高长官B.门下省最高长官C.尚书省最高长官D.分割了三省长官的权力8.(2012·湖北百校模拟)“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9.(2011·永州模拟)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10.(2012·合肥模拟)《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且一改以前主要以“山川形便”、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较高来划分行政区的做法,采取“犬牙交错”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样做的目的是()A.以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B.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C.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以利于管理D.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集权11.(2012·淄博模拟)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