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复习材料一、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基本线索分封制、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三、知识要点(一)、宗法制1、概念: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方式。2、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③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3、目的:分配政治权力,维护分封制。4、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二)、分封制1、对象: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2、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等政治、经济权利,但也必须向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3、评价:进步性:①巩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促进文化交流;③开发边疆,扩大统治地区④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局限性:但后来诸侯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三)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王位世袭制;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④严格的等级制度;⑤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四、配套练习(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B)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B)A、夏民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3、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B)A、设置官员B、自称天子C、建立武装D、征派赋役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D)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C)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6、(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A)A、姬姓贵族B、功臣C、商代旧贵族D、先帝遗民7.商代政治的特点不包括DA.实行王位世袭制B.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C.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D.大规模实行分封制8.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BA封建制度的建立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度的实行D推行郡县制9.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B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10.周初实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CA排除异性贵族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巩固统治D掠夺地方百姓11.西周宗法制下,在诸侯领地内,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各子称为CA侯B伯C卿大夫D士1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C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小宗必须服从大宗C嫡长子继承制D宗族内分大宗和小宗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请思考:上文反映出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