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大气污染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19·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期末)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的抑制作用明显。下列关于NO的说法正确的是(C)A.NO是酸性氧化物B.NO只能通过人工合成C.NO是大气污染物,会形成酸雨D.NO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析:A项,NO是不成盐氧化物,它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B项,NO可由N2和O2在雷雨天气获得;C项,由于2NO+O2===2NO2,3NO2+H2O===2HNO3+NO,故NO是大气污染物,能形成酸雨;D项,因NO易与O2反应,且密度和空气接近,故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2.(2019·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一期末)下列对于二氧化氮的说法正确的是(D)A.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为酸性氧化物B.除去O2中混有的NO2,可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将NO2溶解C.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用NaOH溶液,溶于NaOH溶液得无色溶液的是NO2,得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D.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解析:NO2与H2O反应除生成HNO3外还生成NO,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除去O2中混有的NO2,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NO2溶解的同时又生成新的杂质NO且NO又能与O2反应,B项错误;NO2溴蒸气分别与NaOH溶液作用均得无色溶液,所以用NaOH溶液无法将NO2与溴蒸气区分开,C项错误。3.在一大试管中装入10mLNO倒立于水槽中,然后向其中缓慢通入6mLO2(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D)A.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B.试管内气体呈无色,是1mLNOC.试管内气体呈无色,是2mLO2D.试管内液面上升解析:根据4NO+3O2+2H2O===4HNO3可知,V(NO)∶V(O2)>4∶3时,NO有剩余。由题意,V(NO)∶V(O2)=5∶3可知,NO剩余2mL,则试管内液面上升。4.NH3可消除NO的污染,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现有1molNO与NH3的混合物充分反应,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4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D)A.原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3∶2B.有0.6molNH3被氧化C.生成还原产物2.8gD.原混合气体中含氨气为0.2mol或0.7mol解析:由方程式6NO+4NH3=====5N2+6H2O可知,6molNO被还原得到3mol还原产物N2,4molNH3被氧化得到2mol氧化产物N2,相差1molN2,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4g,即0.05molN2,则相当于0.3molNO和0.2molNH3反应,由题意可知NO和NH3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则其中一种过量,所以有两种情况:0.3molNO和0.7molNH3或0.2molNH3和0.8molNO,故原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或4∶1,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有0.2molNH3被氧化,B错误;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即4.2g,C错误;原混合气体中含氨气为0.2mol或0.7mol,D正确。5.(2019·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一期末)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B)A.N2OB.NOC.NO2D.N2O5解析:设氮的氧化物化学式为NxOy,由aNxOy+2CO―→N2+2CO2,得ax=2,ay=2,故x∶y=1∶1,即氮的氧化物为NO,B项符合题意。6.(2019·江苏苏州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C)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B.反应前后NO室压强相同C.最终容器内气体密度与原来相同D.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解析:两边容器的体积相同,密度相同,则气体的质量相同,因为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分子数不同,A错误;因为两边气体分子数不同,所以压强不同,又因为发生反应2NO+O2===2NO2,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NO室压强减小,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分析,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总体积不变,所以气体密度与原来相同,C正确;二者质量相同,因为一氧化氮和氧气的摩尔质量之比为30∶32=15∶16,所以一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15,二者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所以氧气有剩余,D错误。7.把少量的NO2气体通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C)A.O2B.NO2C.NO2和O2D.CO2和NO解析:NO2气体与水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