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限时集训(六)(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惠州二模)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A[根据材料“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A项正确。]2.(2019·长沙一模)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据上表可推断()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C[“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这些本身便是商品,不存在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A项错误;“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没有涉及小农经济的变化,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中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1840-1894年间,用洋纱的产量飞速上升,可见与世界联系日益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中洋纱的销量虽然大幅度上升,但土纱依然占绝对优势,故D项错误。]3.(2019·烟台二模)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D[“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可以得出传统的经济结构已经被破坏了,故D项正确。]4.(2019·邢台三模)在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官督商办方式之后,上海道台叶廷眷在给李鸿章的信件中建议,由官方出资200万两将招商局收归官有。叶廷眷的理由是招商局收归国有,可省却每年应付钱庄利息20万两,股东股息7万两;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曾建议,将官方借款转为官股。这可用来说明轮船招商局()A.加重了政府负担B.获得利益比较丰厚C.已脱离清廷控制D.经营资金严重短缺B[由材料“由官方出资200万两将招商局收归官有。叶廷眷的理由是招商局收归国有,可省却每年应付钱庄利息20万两,股东股息7万两”可知清政府的官员主张废除官督商办,将轮船招商局收归国有或转为官股,说明轮船招商局可以获得比较丰厚的利益,故B项正确。]5.(2019·宿州二模)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D.抵制了西方的侵略B[根据材料可知,厘金是针对华商额外征收的税赋,其推行会削弱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更加弱势的窘迫境地,便利了洋货倾销,故B项正确。]6.(2019·蚌埠二模)轮船招商局筹办之初,李鸿章定下“官督商办”的帽子。1873年唐廷枢任总会办后,一方面清除官方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还清官方投资,并声称:“嗣后商务由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这反映了()A.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管理松弛B.民用工业筹办受政府刻意阻挠C.官督商办形式不利于政府获利D.轮船招商局积极迎合时代需求D[根据材料“嗣后商务由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可知唐廷枢的改革清除了官府因素,完全融入市场,迎合时代需求,故选D项。]7.(2019·大连三模)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以上措施()A.确立政府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B.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C.建构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障D.建立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C[根据材料,清政府在这一时期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开始逐步构建起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证,故选C项;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