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人过节的时候供上祖宗的牌位,不仅有缅怀先祖的情感,还有落叶归根的思想。“他乡遇故知”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人追忆往事、珍爱传统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下列哪种因素A.西周的宗法制B.儒学的伦理道德C.理学的天理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2、在汉字中,“鼎”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A.远古传说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4、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行宗法制。然而血缘关系的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B.权力世袭制度逐渐消亡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逐渐失控D.贵族普遍转为庶人5、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势力强B.周王室势力衰微C.分封制趋于崩溃D.诸侯与周天子有同等政治地位6、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7、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在庭院奏乐舞蹈,孔子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8、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9、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些人在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11、“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而古代柳宗元的文章《封建论》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12、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深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1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4、2000多年前,秦朝之所以能修筑东西长达6000多公里的长城,其基本政治前提是A.小农经济B.中央集权制度保障C.社会秩序相对安定D.防御匈奴的需要15、右图中秦代砖文炙“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集权于皇帝D.水陆交通发达,便利统治16、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王帝封禅用意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祇C.宣扬君权神授D.报答天地之恩17、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为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