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硝酸1.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放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C.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D.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解析:浓、稀硝酸都有氧化性,可与除Au、Pt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且不产生氢气,在与金属反应时,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因为铝和铁在冷浓硝酸中钝化。答案:A2.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反应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0.12molB.0.11molC.0.09molD.0.08mol解析:铜与硝酸反应时,消耗的HNO3中的N进入Cu(NO3)2和氮的氧化物(NO2或NO)中。n(Cu)==0.03mol,n(气体)==0.05mol。所以共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n(HNO3)=0.03mol×2+0.05mol=0.11mol。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3.往2支分别装有浅绿色的Fe(NO3)2和FeS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前者基本没有改变、后者变棕黄色B.前者变棕黄色、后者也变棕黄色C.前者变棕黄色、后者基本没有改变D.前者、后者都基本没有改变解析:Fe2+和NO、SO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盐酸后,NO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而SO在溶液中与H+不能把Fe2+氧化成Fe3+,溶液颜色没有改变。答案:C4.将铜粉放入稀H2SO4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A.Fe2(SO4)3B.Na2SO4C.KNO3D.FeSO4解析:“溶液呈蓝色”说明铜被氧化,在原稀H2SO4溶液中已含有H+,当加入Fe3+时,也可以氧化Cu,但此时并不能放出气体。只有加入C选项的KNO3,提供了NO,相当于Cu片在稀硝酸的环境中,会被氧化并放出NO气体。答案:C5.铝与铜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反应后剩余金属的质量为m1,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质量为m2,则m1和m2的关系是()A.m1一定大于m2B.m1可能等于m2C.m1一定等于m2D.m1可能小于m2解析:原溶液中存在NO,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时,NO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继续和金属反应,故质量为m1的固体无论是Al与Cu的混合物还是Cu,质量都会减少,故m1一定大于m2。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6.在100mL某混合酸中,c(HNO3)=0.4mol·L-1,c(H2SO4)=0.1mol·L-1,向其中加入1.92g铜粉微热,待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5mol·L-1B.0.30mol·L-1C.0.225mol·L-1D.无法计算解析:当金属与HNO3和H2SO4的混合酸反应时,最好根据金属与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求解。在100mL溶液中HNO3和H2SO4共电离出0.06molH+、0.04molNO和0.01molSO。从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来看:3Cu+2NO+8H+===3Cu2++2NO↑+4H2O1.92gCu即0.03molCu完全溶解,需n(H+)=0.08mol,n(NO)=0.02mol,而此时溶液中有0.06mol的H+(不足量)、0.04molNO(足量),因此按H+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8H+~3Cu2+830.06moln(Cu2+)所以Cu2+的物质的量n(Cu2+)==0.0225mol,则Cu2+的物质的量浓度c(Cu2+)==0.225mol·L-1。答案:C7.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u作还原剂,HNO3作氧化剂B.HNO3在该反应中只有部分表现出了氧化性C.每生成22.4L(标准状况)NO有3mol电子转移D.如果有8molHNO3被还原,则生成了2molNO解析:由反应方程式知,8molHNO3参加反应,生成2molNO,则被还原的HNO3为2mol。答案:D8.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为()A.NO2B.NOC.N2OD.N2解析:设金属单质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1mol,再设金属单质氧化产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x,HNO3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根据得失电子守恒:2x=1×(5-y),因为2x是偶数,所以1×(5-y)必为偶数,则y为奇数,应选C。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