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循环经济理念的特色小镇产业规划探索摘要:生态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耦合,是以“生态价值优先”原则为导引,以循环经济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5]。文章以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为研讨对象,将生态循环经济理念引入特色小镇产业规划探索,带动产业规划生态发展,对突出特色小镇产业特征、带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与繁荣,对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生态循环经济的代表系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分析特色小镇产业规划,并提出文化传承是产业循环的基础,多产业联动是产业循环的核心,绿色生态是产业循环的前提。最后从历史文脉、多元文化、多元共治、“旅游+”、产业延伸、自然环境等方面提出产业规划策略,为特色小镇产业规划的资本提升、经济创新和自然修复的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关键字:生态循环经济特色小镇产业规划青莲镇1引言特色小镇起源于对国外成熟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学习。随着全国城镇化水平的上升和区域特色产业逐渐发展,特色小镇建设也如火如荼。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经过了初期向国外成熟特色小镇学习经验的起步研究阶段,慢慢转移到具有明确特色的工作组织架构以及相应创建工作的实施细则的实际推进阶段,从“纸上谈兵”走向全面“实地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1]。”结合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规定,不难看出,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特”,产业特色是特色小镇之“特”的主要体现,特色小镇的重点在于特色产业的构建,以产业为基础,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促进小镇的建设、发展与繁荣。但随着特色小镇的建设,新的问题也逐渐涌现,例如部分特色小镇产业单一,产业链特色不足,缺乏集聚效应,甚至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这时就需要通过生态循环经济理论,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联动,带动产业生态发展,叠加社会、经济、自然特色,从而形成产业生态圈。目前我国在特色小镇中产业规划多体现在生态学的应用上,缺乏对生态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盛世豪、张伟明(2016)以生态学理论来探寻特色小镇产业特色的形成基础,认为包括产业生存、发展和演变的生态环境的产业生态位决定了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2]。而徐梦周、王祖强(2016)将创新生态系统观纳入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在特色小镇培育内涵上结合创新生态系统定义、构成及特征进行讨论[3]。洪志生、洪丽明(2016)认为特色小镇应基于全球产业发展的视角定位特色产业链,才能推进特色小镇众创平台的创新的创新发展[4]。因此,探索生态循环经济理念影响下的特色小镇产业规划,对突出特色小镇产业特征、带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与繁荣,对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2生态循环经济2.1生态循环经济的内涵生态循环经济最初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生态学家格雷特·哈丁的“哈丁悲剧”并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生存理论”作为早期代表。之后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大卫.皮尔斯和克里.特纳著)一书中被正式提出。20世纪以来,随着生态循环经济相关理论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态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趋势。对比传统的线性经济,生态循环经济以其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在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落地开花(图1)。例如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上的典型代表,通过产业之间核心联动,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料重新利用,从而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资源,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我国学者任正晓通过对生态循环经济进行分析(图2),在其著作《生态循环经济学》中提出,生态循环经济(EcologicalCircularEconomy)是以“生态价值优先”原则为导引,以循环经济技术范式为基础、以“区际共容发展、整体效益最大”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5]。生态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耦合[5],它弥补了循环经济在实际操作中的狭隘问题以及生态经济单一的注重理念性问题,是对原有的循环经济延伸扩展的结果。它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