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著作《剑南诗稿》《沈园》作者轶事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40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了,。猛然见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挺身仗剑,向虎刺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陆兄如此骁勇,怎不令人咋舌!游山西村:诗人正因推助张俊北伐,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游山西村(七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词赏析句意:他们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深厚。腊:头年腊月所酿的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莫笑农家腊酒浑,句意: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丰年留客足鸡豚。足:丰足。豚:指猪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箫鼓:名词用作动词,吹箫击鼓。古风:古老的乡俗。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鉴赏: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疑”字,巧妙地把山村周围山重叠、水萦绕的美景刻画得形神毕现。这句诗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此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本诗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请从诗中找出这些句子。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歌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恋恋不舍之情。体味、积累:《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写的是山绕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成语典故:柳暗花明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