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二.学习目标: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3、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重、难点讲解:重点: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内容。难点: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评价。【教学过程】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能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定期发生经济危机。(2)直接原因:市场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的生产与销售矛盾(供给与需求)更加突出。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贫富分化严重,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3)诱发因素:股票投机过度,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到20年代末,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以维持,人民的投资信心开始下降,终于引发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什么是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如果不合时机地在高价位买进该股,就会导致严重损失。股票等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二)标志: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三)表现:美国经济一片萧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用心爱心专心(四)特点:来势凶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五)影响:(1)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经济大萧条,世界贸易额锐减。(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3)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游行示威,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社会动荡不安。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面对“大萧条”,德、日、美、英、法等国都出现了法西斯组织。德国纳粹党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夺取了政权。日本也发生了多次军人政变,最终建立了军部法西斯统治。德、日两国再加上“大萧条”前不久登台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将世界引入了战争的边缘。二、罗斯福新政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击败胡佛就任美国总统,由此开始1933年-1939年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简介: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于纽约。在从政早期,支持改革;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但仍从事政治活动;1928年竞选纽约州州长,任期内,实行发放老年津贴、失业保险、控制女工童工工时、发展公营电力等政策;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1933年就职。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