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易混易错+高考体验[易混易错]1.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答案D解析中共八大指出的两对主要矛盾中“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属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层面,“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属于落后的生产力层面,故中共八大两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2.右图为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它反映了()A.当时南方大豆高产丰收B.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C.农业改造的完成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答案B解析根据对题干中时间信息、宣传画及文字信息的理解可知,这属于不切实际的宣传,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究其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发展,故B项正确。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1958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②③正确,故选C项。4.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管理形式。“统”和“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它继承了合作化的成果,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的“分”指的是()A.将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答案D解析由材料“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管理形式”可知,“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分”指的是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D项正确。由“继承了合作化的成果”可知,“它”应在三大改造之后,故A、C两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是“合”而不是“分”,B项错误。5.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作者是要肯定“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而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A项错误;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说明此前中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且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是完全的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C项正确;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材料涉及的是计划和市场两种发展经济的手段,没有涉及所有制,故D项错误。6.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答案B解析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粮票的废除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属于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故选B项。7.《平凡的世界》里的田福堂老人开始并不情愿承包土地。但一旦看到双水村一队在单干后的产粮状况,他立刻意识到,以前的做法不会让双水村的农民生活得更好。“以前的做法”不会让农民生活得更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