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学习要点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但不久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人们把他在永州写的八篇散文称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首先通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词义,了解课文基本内容。一、读准字音篁()冽()坻()屿()嵁()佁()俶()翕()怆()邃()二、解词水尤清冽清冽:清澈。隔篁竹篁竹:竹林。佁然不动佁然:愣住的、静止的样子。为坻为:动词,做成,成为。三、学习本文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以游览的先后次序来描写的。先写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写近处潭中景象,再写远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具体描写了石潭、潭水、游鱼和溪流。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3、潭上有什么景物?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测试1、填空:《小石潭记》作者是,字,唐代河东人,所以世称,曾经在柳州做官,所以又称。2、选出加红字文言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B、其岸势犬牙差互C、其一犬坐于前D、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3、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闻水声,如鸣佩环B、似与游者相乐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D、其岸势犬牙差互4、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A、(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寂寞空旷,没有别的人。B、(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缠绕着,静悄悄的,没有别的人。C、(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别的人。D、(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环绕着,没有别的人,感到寂寞。5、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A、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B、跟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C、跟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小孩。D、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小孩。参考答案1、柳宗元子厚柳河东柳柳州解析: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要靠平时的积累。2、D解析:ABC三项中的加红字都是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象……一样”。3、B解析:对常见修辞方法的判断。B句表示的是一种想象,而不是比喻。4、C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要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字词。这句话中,“环合”是环绕、包围的意思,而“寂寥”在这里则没有寂寞的含义。5、B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要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字词。这句话中,“隶”是跟从的意思,“小生”则指后辈,年轻人。中考解析1、选择对加红词解释正确的一项()①亦不详其姓字A.详细B.说明,细说C.详细地知道②方其远出海门A.正直B.方才C.当……时③人物略不相睹A.微,一点儿B.简单,略微C.省去④终亡其酒A.逃跑B.死去的C.失掉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①中“详”应是“详细地知道”,②中“方”表时间“当……时”,③中“略”指“微,一点儿”,④中“亡”指“失掉,未能喝上。”因此,答案分别为①C、②C、③A、④C。2、解释加红的词语。①┍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可百许头()┍A.或置酒而招之()②┝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无怀氏之民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答案①A.处所B.表大约接近某个数②A.代词,他(指五柳先生)B.代词,这C.结构助词,的3、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①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②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③宣王说之④近塞之人有善术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③中“说”通“悦”,高兴。因此,答案为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