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试题答案一、(21分)1.A2.C3.A4.D5.C6.C7.D二、(33分)8.D9.D10.A课外文言文:1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1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13.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古诗鉴赏:14.“蘸”字。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或:桃花倒映在水中,岸上、水中的桃花连成一片,充满了生机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神态、意趣,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5.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度”过之际,一只小船从柳阴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16.古诗默写(略)三、(30分)《宣纸的前世今生》17.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点明文章说明对象——宣纸。(一个要点1分,共3分)18.①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命名的。②宋末至明朝中叶,“宣纸”以青檀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用于装裱托纸等。③明清时期,“宣纸”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的高级书画纸张。④如今,“宣纸”用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托用纸。(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19.作比较;(1分)把单一用青檀皮纤维成纸和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作比较,(1分)突出说明了后者绵柔度高、润墨效果好的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20.示例:“相对”表限制,(1分)准确地说明了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强调了当地造纸业快速发展物条件,(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解释意思1分,结合句意分析作用1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共3分)《人在路上书为伴》21.示例:①出于礼貌被动地读;②渐入佳境,欲罢不能;③主动地、自觉地借书以至买书读(或:读书的心日益沉静);④享受读书,精神得到升华。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4分。22.(1)嗅,是“用鼻子辨别气味”的意思(1分),在这里是指“我”想象到了书中初春桦树刚发芽的淡淡清香与葛利高里坐在树下,战马啃吃着青草的场景(1分),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书里的故事让作者欲罢不能,读书时被书中情境深深陶醉的情景(1分)。评分标准:本题3分,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2)这是对“我”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1分),生动细致地刻画出“我”打开刚刚收到的书籍时的情形(1分),表现了“我”收到书时的激动与对书的热爱之情(1分)。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点1分。23.示例:书为“我”去除了生活中许多的虚伪和浮华(1分),“我”更认真地工作,更积极地生活(1分)。表达了“我”对书籍的热爱以及书籍对“我”的深刻影响(或“巨大力量”)(2分)。评分标准:本题4分。24.示例一:对比(1分)。如把小姑娘喜爱读书与我自由、随性阅读形成对比,突出了我不真正喜欢读书的特点(1分),为下文写我在小姑娘的影响下,逐渐喜欢读书、以书为伴做了铺垫(2分)。或:如把“我”一开始不喜欢读书与最后以书为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对读书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书籍对“我”的影响之大。评分标准:本题4分。示例二:设置悬念。文章第①段写小姑娘的理由好笑但“我”笑不出来,以及“我”一开头便收不住尾,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三:首尾呼应。文章开头写“我”认为小姑娘胸无城府到最后“我”把她当作“我”的“老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表现出小姑娘对“我”读书的影响,深化了文章中心。示例四:铺垫。文章第⑤段写读完一篇长篇小说后,推荐给朋友而朋友却已看过三遍,我倍感惭愧、自觉肤浅,为下文写“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