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具体措施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具体措施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根据《中共中央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2〕40号)精神,结合某某实际,提出如下措施。一、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切实履行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明确专人负责,每学期初对学生作业作出详细规划,对总量进行审核监管。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评价,加强过程监管,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不得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也要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探索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学习规律、指向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作业。学校和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作业研究,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切实履行批改作业职责,加强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5.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适度开展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交流,正确引导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7.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要“一校一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确保2022年秋季开学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将开展体育活动和美育实践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参观科普基地)、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严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8.拓展课后服务渠道。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市、县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适当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供学校选择使用,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并建立严格的评估退出机制。各地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主动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课后服务。鼓励省内师范类院校组织师生就近就便参与当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实行“零容忍”,情节严重的撤销教师资格。9.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县(市、区)教育、人社部门要根据已经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做好编制核定到校工作,配足配齐教师,重点向体音美等学科倾斜。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